蜗牛事件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2日 12:26:38 


  背景:

  这天,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小花园边散步,孩子们在花坛边有的聊天,有的做游戏…忽然,不知是谁叫了起来“快来看呀,快来看呀,有蜗牛!”孩子们一哄而上,果然,在一片树叶上真的有一只蜗牛在慢慢地爬。

  “真的有蜗牛呀!”“真好玩!”

  “蜗牛背着小房子正在走路呢!”“它累不累呀?”

  “这么小的蜗牛,一定是个蜗牛宝宝吧?”

  “咦,这儿有一条白白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蜗牛的脚印吧?”

  “不,是口水?”“真脏呀!”“口水,那多脏啊!”孩子们哄然大笑。

  “呀,蜗牛怎么不动了?”我说。

  “哦,蜗牛被我们吓坏了吧?”

  “嘘,轻一点,蜗牛在休息呢。”

  “蜗牛就在这儿休息吗?它有家吗?”“它的家在哪儿呢?“

  “它有爸爸妈妈吗?它的爸爸妈妈在哪儿呢?”

  “它平时吃什么东西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你们这么想知道小蜗牛的事情,老师一下来不及回答这样吧,这些问题我们把它记下来,放在我们的教室里,来我们小朋友帮忙一个一个来揭开谜底,你们说好吗?”接着孩子们的话我新奇地说。孩子们连说好。

  于是我们班级把孩子们关于小蜗牛的问题就组成了一堵“问题墙”,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看问题、找找答案,有的孩子还请父母帮忙找答案,就这样关于小蜗牛的生成活动在我班搞得有声有色。

  分析: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随着兴趣而产生的,一件小事往往是一个主题的“引子”,这就要看老师的捕捉,“蜗牛”就是一个切入口,老师要顺着孩子的话题接着说,与孩子进行问题的抛接,逐渐将孩子的问题引向更深的层次。当然,孩子有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一问一答,逐渐深入,但多数情况是孩子往往不按部就班,由于一个或几个孩子的随口一说,而将一个话题岔开了,孩子的关注点也会转移到别的地方。这时,老师就要以巧妙的方法(一个问题,一个眼神…),将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来,这样孩子们才能继续话题,产生更多的疑问,有利于主题的开展、深入。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