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袋里藏着什么秘密?(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1月24日 13:40:18 

她的笑脸以后,一旦看到伤感的脸部表情,“不仅眼光移开了,即使你重新露出笑容也不会回头,仿佛内心已筑起一道戒备森严的防线。”

  借助高科技和破除陈腐之见,创造条件促使大脑发育完善。研究人员相信,如果婴儿出现了孤僻症等情感障碍的早期症状,则是完全有可能藉此得到纠正的。

  随着第一个生日的降临,婴儿已俨然成为思维愈益精细的“见习社交家”。他们会开始跟踪周围人的视线,推测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通过理解别人的凝视,婴儿开始理解别人的心思。”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德鲁·梅尔佐夫说。他和不少同事发现,这种技能最早出现在第10~11个月,它不仅是婴儿情感和社交能力趋于成熟的标志,还能用来预测他们的语言能力在日后的发展趋势。有关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在过第一个生日时尚不能熟练地跟踪和凝固视线的婴儿,在进入2岁以后,对高级语言能力的掌握往往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梅尔佐夫说,这个事实有助于解释盲童或那些母亲因患抑郁症而很少与人交流的婴儿为何学习语言迟缓的原因。

  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就开始形成观察能力,这是被无数的实验观察所印证的不争事实。但是,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查尔斯·内尔森(现调往哈佛)希望他的研究能更深入一步,以确认早期婴儿是如何辨认面部表情的微妙差异,亦即社交技能发育中一块关键性的基石。他设计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给每个接受调查的婴儿佩戴一顶舒适的帽子,上面布设有64个海绵传感器。然后,让他们观看60幅喜怒哀乐各不相同的表情图片,通过测量脑电波来了解婴儿大脑的内部结构变化。

  “成人见到哪怕是不易觉察的笑容,大脑也会将它归入欢乐的范畴。”内尔森的一名助手解释说,“我们希望了解婴儿的大脑扫描是否跟成人一样。”目前,内尔森向他所在地区的每个新生婴儿的家长发出了邀请信,希望他们踊跃参与这项测试。结果如何目前尚难以预料,但内尔森相信,如果婴儿出现了孤僻症等情感障碍的早期症状,则是完全有可能藉此得到纠正的。

  “眼不见,心不想”是婴儿发育研究中又一个陈腐过时的观念,美国各地有半数研究人员正在力图破除它的束缚。人们长期以来相信,9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可能掌握“目标表演”的观念:妈妈离开房间是不会一去不回的。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王素华(音译)通过最新的研究证明:婴儿在出生后第10个星期就理解这个概念了。她为出生2~3个月的婴儿作了一次木偶表演。每个婴儿都看到舞台上有一只小鸭。王素华用一块布遮住小鸭,将它从舞台的一端挪移到另一端,然后揭掉遮盖的布。有时候,小鸭仍留在舞台上,有时候则消失了。这些小观众在看到鸭子消失不见的时候,都目不转睛地盯住空荡荡的舞台,竭力搜索着它的踪影。“由此可见,他们长到2个半月时就已知道目标依然存在了。”这位女心理学家总结说。

  当婴儿尝试学习说话时,一种与外界——特别是与父母亲沟通的能力的发育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婴儿牙牙学语远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迈克尔·戈尔茨坦物色了两组8个月的婴儿,给他们穿上带有无线扩音器和传播器的紧身制服裤。其中的一组母亲被告知:只要婴儿发出咕咕声或牙牙学语就立刻做出回应,用满面笑容和爱抚轻拍给予鼓励。另一组家长也需要对他们的孩子微笑,却是胡乱随意的,与婴儿发出的声响毫无关系。结果,那些即时得到反馈的婴儿不仅说话频繁,而且进步的速度也超过后者。

  及时接受情感智力的测评,以免错失扭转偏差的良机。因为研究表明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