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能力落后——多动症儿童的致命弱点(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6日 22:12:52 

什么如此重要呢?人类有许多行为,大部分行为总是指向环境的,与自我控制无关,比如我们每天的吃饭、娱乐等。人类还有另一类行为,即指向或为改变自我以后的行为反应的可能性而产生的行为,这类行为就是自我控制的行为。

  自控行为改变了原有的行为后果,是一种有意识的意志行为。自控行为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这一行为反应是指向个体自身的,而不是环境事件的。

  *这种自我控制的行为是为了改变以后可能出现的行为反应。自控要求自己为以后的行为结果着想,不能只考虑当前的利益。比如,是先玩游戏,还是先学习呢?良好自控能力的儿童会选择先学习再玩游戏。

  *自我控制的行为是为了相对长久的行为后果,而控制目前的行为。典型需要自控的行为是学习,学习对于儿童来说,不像吃喝玩乐那样,能够得到立刻的满足,但是,好好学习可以为将来获取一个好的物质条件做准备,学习是有计划性的,目的是长远的,需要儿童良好的自控行为。

  *自我控制的行为中,相对于近期的后果,个体一定更偏重远期的后果。

  *自我控制的行为一定是涉及需要满足的时间差,是一种现在与未来的联系。自我控制是现在与未来之间联系的桥梁和中介。

  由此可见,自我控制总是产生于终止当前的对于我们有吸引力的、直接的活动,它总是为了一个更为长远的目标或更大的满足而终止眼前的小的满足。只有抑制这些当前的活动,才有可能使我们进行比较、记忆与决策。通俗地说,做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需要我们具备坚强的意志,能够抵制一切诱惑,具备坚忍不拔、一心向前的精神。

  实际上,自控能力不光有对行为的自控,还包括对情绪的自控。注意力障碍儿童不仅行为自控能力落后,而且情绪自控能力也不如正常儿童。他们动不动就发脾气,情绪波动很大,容易冲动,易发怒,容易与人发生口角,失败后非常沮丧。

  美国学者巴克利认为,抑制反应功能的发展性落后造成了儿童自我控制缺陷。人的大脑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必要的兴奋,但与此同时,也要产生抑制,即抑制其他不必要的兴奋。“哪里有兴奋,哪里就有抑制。”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抑制自己的行为反应,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发了疯的钢琴,胡乱演奏。这种抑制是我们做计划和思考问题的前提。注意力障碍儿童在接受刺激后,不能适当地抑制或延迟自己的反应,而是倾向于立即做出反应,如观察一个数学题,他们没读完题就开始反应,结果自然有误差。

  游戏与学习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前者能够带来立即的快乐满足,而学习造成的满足是将来的。玩游戏是人的本能,不需要预见,而学习则需要预见。游戏只需要人们按照现有快乐去做,争取更多的快乐,而学习则需要计划与策划,要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游戏不需要自我控制,而学习需要自我控制。

  多动症儿童的抗拒诱惑能力低于正常儿童,此外他们的抗干扰能力也很差。

  一项研究考查了69名被诊断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和43名正常儿童,让他们先玩一种玩具,然后告诉他们当老师出去时不许碰这些玩具,然后老师出去三分钟。此时,在单向玻璃窗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观察的指标为儿童能延迟多长时间才触碰这些玩具和触碰玩具的次数。结果发现,注意力障碍儿童中平均触碰玩具的时间比正常儿童提早35%。而他们触碰玩具的次数为正常儿童的两倍。正常组的儿童能够使用一些延迟满足的策略来控制自己,如对玩具说话,数一数有多少玩具等。而注意力障碍组的儿童没有这样的策略。

  此外,注意力障碍儿童的抗干扰能力也低于正常儿童。有这样一个实验:让儿童对颜色和颜色的命名进行快速联想。首先,让儿童辨认小方块的色彩,这些方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然后,让儿童读出印在黑墨水上

  • 特殊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