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乐观心态培养和兴趣发掘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1月06日 15:19:31 

  儒家思想强调:观,思,明,学,行。也就是先观察,后思考,明白,学习以后就开始行动。我认为儒家这一思想原则同样适合解决教育问题,特别是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从出生到学龄期的孩子的成长主要体现于思维观念的形成和兴趣爱好的拓展,也就是大家所认可的非智力因素的良性成长和培养。所以在此期间,家庭教育的主角(既指父母)应该通过观,思,明,学,行这几个步骤对家庭教育做一个合理的计划,将教育的核心尽量放在培养孩子思维观念和兴趣这两点上。为更好得做好这点,采用“广范围接触型”教育和“留心发掘兴趣型 ”教育不禁成为了最好的方法。

  在“广范围接触”的指导模式下,孩子自然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事物,在此阶段,他们不会对任何方面做细致研究学习,而仅仅是处于一种好奇求新的状态。对于孩子们而言,此时积木有趣,橡皮泥同样有趣,变形金刚好玩,洋娃娃同样好玩。此时教育的“浅”和“广”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错误的发生率,这就好比让一个孩子做1到100之内的加减运算,他做错的几率远远比让他做100-200之间加减运算的几率低,他对看10本书的彩图和目录的兴趣远远比仔细看一本书内容的兴趣大一样。正是这种错误的减低和兴趣的增大有效避免了对孩子心灵的打击,减少了他们的挫败感,从而使他们慢慢形成对以后学习的积极乐观态度。达尔文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此外,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一部分,无可避免得在其他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兴趣,性格,抱负,世界观,信念等的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优秀个体因素对整体的积极影响无疑和生物中所强调的“整体共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这种儿童早期的乐观积极学习态度一旦带动了整个教育过程中其他的非智力因素的有利发展,这些非智力因素便会发挥他们非凡的作用。因为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意志,兴趣,性格,抱负,世界观,信念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除此之外,给孩子接触大范围事物的机会也就等于给了他们更多的渠道去发现到底在这些事物中他更喜欢更擅长哪一类。当然,在这个阶段他们所归结给自己的爱好并不能完全决定以后他所适合从事的深入学习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早期的倾向一旦和父母在此后的良好教育相配合得当,便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孩子未来的,他也具有研究潜力的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周围的事物帮孩子们自己去发现“我能行”,“我哪点最行”,“我哪点更行”。一旦孩子找出了这三个问题的满意答案,他的“自我发现”的过程就可以算成功结束了。这种早期自我强项的发现无疑可以称之为教育大楼的奠基石。我们试想,如果海伦.凯特在她成长的早期没能接触那么多的事物,包括对她发音有着里程碑作用的水龙头,她就不会发出“WATER”这个她生命中的第一个单词,当然也就不会成为后来对聋哑孩子有特殊贡献的教育专家。如果美国爵士音乐大师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小时侯没有经历过为了生计而四处卖唱的生活,他也就永远无法发觉他在爵士乐方面的天赋,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家喻户晓的爵士音乐家。如果中国体坛名将邓亚萍小时侯不是因为父母的爱好而接触了乒乓球,她就永远不会主动去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潜力,也就不可能成为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了。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抱怨说如果当初他们有机会怎么怎么样,现在他就能怎么怎么样。当我们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孩子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家庭初级教育呢?说不定如果当时家长真象孩子们所说的那样怎么怎么样,怎么给了他合适的机会,他现在就真有可能成为怎么怎么优秀的人了。

  “广范围接触”型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引导孩子的态度和激发孩子早期的兴

  • 性格培养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