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如果真正做好了这两点,便达到了它所期望的效果,早期家庭教育也部分完成了教育事业的前期使命。所以,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绝对是早期家庭教育的核心。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之为兴趣。所以,为顺利做好以后的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应着重发现并配合孩子的兴趣。
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是有益的。”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婴儿潜在天赋的信号,就能发现婴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他们的潜在天赋得以发展。比如说,对音乐有特别潜意识的幼儿听到音乐会传送出与音乐节拍相吻合的肢体语言,对语言有独特灵性的孩子对语言和声音的感知度优与别的孩子,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的时候会不禁模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灵敏度的孩子也会有与之相应的反应。当家庭在这段婴幼儿时期很好得发现了自己孩子优与其他孩子,就可以采用良好的方法去诱发其相应的兴趣,从而逐渐将孩子培养成为在他兴趣范围内的良材。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这种“内在潜力”的发现,并且按照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美国宾夕法尼亚雷蒙特儿童中心蒙特梭利学校指出,儿童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着一定的敏感时期,也就是说潜在兴趣时期。这种潜在兴趣时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儿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潜在兴趣所打下的基础上的。当孩子处于某个潜在兴趣时期时,他会产生一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的时候,孩子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达满足需求和过了这段时期的相应潜在兴趣。而我认为这段时期就是家长教育的关键期。
那么,家长究竟应该怎样利用这段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教育呢?家长应该了解,一般说来孩子的潜在兴趣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能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了解事物,熟悉环境。3岁前,孩子通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却更能通过具体感官判断环境中的事物。此时家长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去感受身边事物,尤其是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在不具危险,不侵犯他人他物的前提下,家长应该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2, 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语言敏感期,幼儿在此时特别容易学习母语是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家庭教育此时应该多引导孩子们说,多让他们说。
3, 秩序敏感期(2-4岁)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表现在对生活习惯,顺序性,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一旦他们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孩子们便会无从适应,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哭泣,害怕,甚至发脾气。家庭教育此时如果能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孩子便“有了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们在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构建。
4,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往往容易忽视周遍细小的事物,但孩子去能捕捉到其中的乐趣,所以,当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着某件衣服上的图案感兴趣的时候,便是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5, 动作敏感期(0-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