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沟通能力的培养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1月16日 09:38:11 

  人既是一个自然的人,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的人,当胎儿从母体中呱呱坠地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纯粹生物学上的个体。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他对世界认识的逐步深入,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社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沟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台湾学者林宝贵的观点,“沟通是接收或提供咨讯、感情与态度的过程,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一种最主要的手段,除此之外,人还可以用哭、笑、手势、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来传情达意,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较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就越来越成为一个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对于身心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儿童少年来说,如果沟通能力出现问题,其学业成就、心理健康、个性形成等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作为儿童少年群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除智力发展远远落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外,他们的沟通能力也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普遍具有沟通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发展迟缓。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较低,即使到了弱智学校的高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言水平也不会超过学龄前正常儿童的水平。

  尤其是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他们的问题更多。例如,他们沟通中所使用的词汇相当有限,而对于别人言语中较抽象的词汇在理解上经常会有困难和出现误解。语法上,他们在语法长度、语句复杂度、语句完整性、语句结构等方面有缺陷。

  2、构音障碍:大约有70%以上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存在口齿不清,发        音不准。

  3、声音障碍:声音问题在中度智力残疾儿童身上也较常出现,如音质不良、声音沙哑、说话时有气息声、喉音、颤抖声、假声、耳语声甚至失声;习惯性音调过低或过高、音调范围狭仄;声音控制不自如有时候会太大,有时候又会太小;有些儿童共鸣出现异常,鼻音过重或根本没有鼻音。

  4、语言流畅障碍:为数不少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说话时断断续续,语不成句;或语句重复,颠三倒四;有时候还会伴随挤弄眼、挥舞手臂等动作。

  5、沟通动机缺乏: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大脑功能发育障碍,认识活动能力较差,生活经验贫乏,再加上生活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普遍缺乏沟通的动机。在学校以及其他公共场所,他们很少主动与人交谈。有时侯,当别人主动与他们接触时,他们也会表现出目光游离,心不在焉。

  6、沟通技巧缺乏:除了语言本身的缺陷外,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沟通技巧方面的问题也是相当突出的。例如,他们在沟通过程中,不能与人保持目光接触,同时缺乏手势、身体语言的表达;与人交谈时,他们经常会转变话题并经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儿童无论是在构音、语言、声音或说话流畅性方面出现任何的问题都会造成沟通的障碍,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发音、认知、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但是无论我们采取何等方式进行训练,其最终目的都是使儿童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以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因此,我们的训练应在此基点上进行,同时,也应向着这个最终训练目标努力。

  (一)创造情境,在交往的活动中培养沟通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语言交往实践中学习,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儿童语言主要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儿童只有在广泛交往中,感到有许多知识

  • 智力开发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