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语言其实也是很简单,就是听和说。多听和多说。但是有一个原则:孩子能听懂,他听不懂的语言、词句,就不能勉强他听。因为没有意义就没有效果。孩子要听的语言很多,因为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去理解社会、生活和自然和人类的文化。日常生活的对话、与家庭成员、与孩子之间、与社会上的其他人的交际的对话、童话故事、半书面语言等,都是孩子要听的内容。孩子必须要能够听懂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他就会有兴趣继续学习。逐渐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如果孩子听不懂的语言内容,就不能教孩子,比如对很小年龄的孩子背唐诗、背圆周率等。都没有意义,反而会影响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其实很简单的问题被父母们甚至是一些"专家"们搞的很复杂。想想如果一个对物理学一无所知的人,非要给他讲量子物理学,这对教的人和学的人都没有任何意义,并且对双方都是很痛苦的事情。要鼓励孩子多讲,开始学习语言的孩子,让他讲,必须有两个前提,一个就是有材料,这就是要多听,能理解。一个就是有对象,必须要由人听,要得到鼓励。到了三、四岁以后,前期发展好的孩子就会更多的自言自语的讲,去思维,去想象。
注意孩子的序贯能力的培养。序贯能力(顺序能力)是智力结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幼儿的智力发展。1、2、3、4.......,孩子慢慢知道这个数下面是什么数,顺序是什么。摆积木:红的放前面、绿的放后面、黄的再往后放。大象最厉害放前面,狮子第二,老虎第三、豹子第四......。这都是一种序贯智力。小孩子很多时候是机械式的,也有些是按照他所理解的意义去进行。但是在一两岁、两三岁期间,序贯智力对孩子以后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意义。父母在和孩子玩的时候注意培养孩子,教孩子就可以了。
瓜妈咪:
谢谢张教授,另外
听您这么讲,我就放心多了。
另外,我想问一下。我带他出去找小朋友之前都会问他,"去~~家好吗?"他都会表示反对。我一般就不带他去了,因为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自己被迫去一个不喜欢或很害怕的地方,感觉可能会很累。双重的挫折感(来自妈妈和环境)会不会超出他的承受能力?
但是再进一步考虑,我认为如果是我自己克服了某种心理的障碍后会有一种胜利后的愉快,所以如果强带他去或许也行?我不知道。
问他"去妈妈家好吗?"他反对。
去奶奶家好吗?他也反对。
去瓜瓜家好吗?他不表示反对。
其实,指的都是同一个家。
回复瓜妈咪:孩子很多语言是听不懂的
你好。因为孩子才一岁五个月,有很多语言他是听不懂的,说瓜瓜家他可能知道是自己,至于妈妈家、奶奶家、其他小朋友家,孩子不一定能听明白。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对人称代词是很难完全听懂的。所以你想的比较多。孩子只有看到他所记忆的地方、人物才可能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到一个环境中也是要好多次才可能熟悉,以前如果遇到高兴或不高兴的事情,当再看到时也会记忆起来。所以要多带孩子出去交往,尽量使孩子慢慢熟悉陌生的环境。
婉儿妈:
请教张教授,如何让孩子开口说话?
灵灵13个月多了,还不肯开口说话,怎么办?
她的发音器官--绝对没有问题。她42天的时候会说"嗳~耶!"语气、表情、词义与当时情景配合得丝丝入扣。7个多月会发出非常清晰的"妈妈"、"妈妈呀"及"拔拔妈妈"的语音。
她的理解能力--比较好,知道众亲人的称谓9个以上(包括舅舅、太婆等),知道家中各种物品的名称,知道树、草地、小车、面包车、摩托车、单车等常见物的名称,看图识物的数量有数十个以上吧(没具体统计),已具有抽象概括能力,可在不同的图书上指认出大小、形状、颜色有别,真实照片或抽象画图的同一种物体(如葡萄、苹果、小鸟、乌龟、猫、猪、瓢虫、拇指姑娘、丑小鸭、花等等),远远超过专家定的标准(区幕洁),理解与她相关的动词,如与吃喝拉撒、游戏等相关的词。
目前她知道而又主动说出过的词语有"妈妈"、"鱼"(只在几天里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