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就进入深入期了。我们在这个阶段徘徊了很久,一度我都认为我实在没能力教下去了,都快放弃了。因为不甘心,请教了很多人,又给壮咪停了一段时间,才再继续下去的。这段时间难就难在没有合适的教材。基本词汇孩子已经掌握,应该教一些深一点的词了,可是这时孩子的兴趣已经所剩不多,大人想的游戏也快黔驴技穷了,而孩子认字的能力还远远没达到自己阅读从读书中获得快乐和动力的程度,所以要想继续下去很不容易。这时需要让孩子看短文了,但用小学课本也还为时太早,即使是小学第一册的文章也不短,一般的也有一二百字,而这时大多数的字孩子都不认识,要一个一个教了再让孩子念短文就太费劲了,孩子也没这个耐心。特别是在国外,教材太难找,对这一阶段影响很大。我觉得,这时的教材需要是小短文,每篇文章不超过50字,内容简单易懂,如果再能有图有文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先以游戏的形式教孩子认短文中的字,要每个字都单独认好记住,然后再让孩子念短文,孩子看到自己能象妈妈一样念书了,会很兴奋,也比较有动力继续学下去。
在国外教孩子中文(2)
字大约认到1000个左右,就需要加快认字的速度了。只有尽快进入阅读期,才能让孩子在阅读中巩固已学过的字,否则光靠复习来防止忘字是不实际的,孩子也觉得枯燥无味。这时候的教材要求与深入期的又有所不同。深入期的教材要简单易懂,第一加速期的教材要词汇量大,内容更深一些,特别要符合当时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壮咪那时大约是5岁,比较喜欢复杂一些的童话故事。我当时感觉再用以前的教材,比如儿歌,壮咪自己编的故事等来教字不太能激发他的兴趣,就琢磨着换教材。在大量教新字词的阶段,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孩子容易忘掉旧字的问题。由于学的字多了,孩子也容易把相近的字记混了。所以这时期的教材一定要有较好的重复率,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字词要多重复。我们当时选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也不知道是新版的还是就旧版的,不过效果不错。小学课本的重复率非常好,非常科学。壮咪不太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字词在好几篇文章中都能见到,反复重复。这个课本另一大好处就是常用字的选择上也很不错。教孩子识字之初,光看字词量还不能保证孩子一定可以自己阅读,更不能保证孩子喜欢阅读。因为如果孩子会的字中常用字不够多,或者不是关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的字,即使认字超过2500(基本识字标准),孩子自己阅读起来也难。小学课本就比较好的考虑了常用字的问题,比如4册之前的字都是童话故事中的常用字,这些字认识之后,读童话就比较容易了。
教小学课本时,我也是先把每篇文章中的生字词做成卡片教壮咪,然后再让壮咪自己念文章。这里我们也遇到过问题。从小短文过渡到大段的文字中时,句子的长度增加了,而这时孩子的字词量还不够多,所以刚开始,壮咪经常是光顾着认句子中的每一个字,根本没时间理解念的是什么,这时候我就让他一篇文章念两遍,第一遍念的时候认字,第二遍念的时候理解。不过时间稍微长一些,随着孩子认的字多了,就能够认字的同时理解内容了。
由于没有中文环境,孩子对中文的热情是不能跟国内孩子比的。平时除了跟父母,基本上不用中文,跟其他中国孩子在一起都不说中文,因此让孩子自愿地看中文书很不容易。当孩子刚有些兴趣看一篇文章,开头的几句话多几个不认识的词孩子就没兴趣看了。如果国内的孩子2500个常用字就可以自己阅读的话,国外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字词积累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
教了一段时间小学课本后,我觉得一个一个生字的教还是比较慢,就开始试验其他方法,看能不能再加快一点,我就开始教壮咪拼音了。我以前写过帖子说过刚开始学字时不要先学拼音,因为那时孩子小,又要记字母的发音又要记声调还得学生母韵母的和音,很不容易也妨碍了孩子学中文的进度。不过,当孩子大一些并且已经认了不少字的时候,拼音还是能很好地帮助加快认字的速度的。我看了一下语文第一册里边的拼音,感觉进度太慢也没什么娱乐性,不容易让孩子尽快学会拼音并能尽快用拼音来帮助认字,就没按第一册的方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