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请您充分尊重孩子,赋予孩子自由选择小朋友的权利,您只需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做些参考。
旅游能扩展孩子的交往范围,增加他的交往对象。同时,多走多看也会增加孩子对于异域文化或风俗的了解。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
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帮助他改进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我觉得我家的宝贝有些内向,比较胆小害羞.作为家长的我应该注意寻找途径,让宝贝获得社会交往的能力和面对未知的恐惧的能力。尽管这些宝贝会感到极度的羞涩,但当你教他一些对付类似情景的技巧时,就能够有效地推动他们迈入这些令人畏缩的社交场合。通常,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克服最初那5分钟的不适应。我们父母需要做的是,要坦然地接受自己宝贝的脾气性格。
其实无论你的宝贝是困难型、缓慢型还是容易型,关键在于成人都要坦然地接受他们的脾气性格。尽管,当你取掉他嘴里的安抚奶嘴时,他可能号啕大哭,但有一天,他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领袖或者一个大公司的老板;容易型的宝贝可能成为一名卓越的法律顾问或慈善事业带头人;当缓慢型的女儿开始第一次外出约会的时候,父母也能感到很欣慰。
我儿子有一个坏习惯,总是只穿着袜子满屋乱跑,打过骂过都不解决问题。有一天,小家伙又把袜子踩得脏脏的,坐在地上玩玩具。我压抑住心中的怒火,装做没看见。来到孩子身边,微笑着说:"儿子,玩啥呢?让妈妈看看。"边说边蹲下身子,然后痛苦地呻吟起来,做出很难受的样子边捶背边叹气。儿子吓了一跳:"妈妈怎么了?""唉,妈妈今天累坏了,腰酸腿疼。""我给你捶捶。"儿子站起身来。就在他伸腿的一刹那我瞪大眼睛轻声说:"儿子,你的袜子怎么这么脏?这下妈妈又要累坏了。"儿子吃了一惊,迅速收回双脚,怯怯地看着我,我呢继续装着很难过地说道:"再累也不能让我的好儿子穿脏袜子呀。唉,要是儿子爱妈妈一点,我也可以少累点呀!"儿子一下子扑到我怀里:"我要爱妈妈,我不累妈妈了,再也不穿着袜子到处乱跑了!"从此以后,我儿子真的没有再穿着袜子在地上乱跑了。在情感教育上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我觉得除了关心父母之外,家长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如在路上看到一个更小的孩子在哭,可以启发孩子:"小弟弟很伤心,你怎么安慰他呀?"碰到他人乞讨,让孩子给一些零钱。家长还可以利用游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
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会有很多心德,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和孩子一同学习共进步啊!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关键是看家人怎样去引导孩子,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不要嫌孩子碍事,也不要嫌孩子烦,孩子的教育既离不开家人的参与配合,更离不开家人的持之以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从孩子呱呱落地,牙牙学语开始,时时面对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因此,从小教孩子学会说话,关键是家长要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因为家长就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模仿家人的做法。俗话说得好"什么样的家庭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比如,一家人在一起互相爱戴,其乐融融,充满温馨。那么你的孩子一定就是一个对人有爱心,说话态度柔和,招人喜爱的孩子。再如,从小教会孩子见面就先问好,那么,你的孩子一定是个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长一定要做到说话待人接物,表里如一,在孩子面前做个榜样。这样,家长做好了,孩子才能学得好。从小教孩子学会说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需要家人相互督促,共同努力来一起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