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虚胖"都是水肿惹得祸 如何应对孕期水肿?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11月22日 14:53:43 

  绝大多数准妈妈到了孕晚期都摆脱不掉"水肿"的困扰,下半身"肿"了起来,脚丫也"胖"了一圈,原来穿起来合脚的鞋子突然变得夹脚了?久坐后站起两条腿变粗了不少?轻轻用手指按压肿胀,皮肤会明显凹下去,回弹却很慢?这些都是孕期水肿的典型现象。为什么孕晚期容易水肿?如何应对?想减轻孕期水肿的症状是否需要限制饮水量呢?别急,我们慢慢了解。

孕晚期"虚胖"都是水肿惹得祸 如何应对孕期水肿?

  一、什么是孕期水肿?

  一般到了孕晚期,准妈妈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脚踝和脚肿得厉害,这是孕期水肿的表现,是由于组织中积聚了过多的液体造成的。水肿和发胖是不一样的,水肿非全身性的,最容易发生水肿的要数准妈妈的下半身。用大拇指压在小腿胫骨处,当压下后,如果皮肤明显凹下去,不能很快恢复,则为水肿。在怀孕晚期出现一定程度的水肿或浮肿是正常的,因为这时准妈妈体内滞留的水分太多了,此外,血液中的化学变化也会令一部分液体转移到身体的组织中,造成水肿或浮肿。

  二、造成孕期水肿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水肿的原因主要是准妈妈怀孕期间内分泌发生改变,致使体内组织中水分及盐类滞留,水分增加、盆腔静脉受压、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1、妊娠期下肢毛细血管压力升高,滤过率增加,加上静脉压力升高,影响组织液回流,尤其站立或走路时间过长,可使水肿加重。

  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全身小动脉痉挛使毛细血管缺氧,血浆蛋白及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导致水肿。

  3、内分泌影响,使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使体内水钠潴留,也会引起水肿。

  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就是血浆白蛋白下降,在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时,尤其劳动负荷量过大时,容易出现水肿。

  三、孕期什么阶段易水肿?

  准妈妈在孕28周后,一般会面临水肿的问题。进入孕晚期,宝宝需要的营养越来越多,作为给宝宝输送营养的血液,它所要承受的"运输"压力逐渐增大,加上孕晚期准妈妈的子宫增大到一定程度,压迫血管影响静脉回流,因此会开始出现水肿现象。如果准妈妈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水肿现象将会加重。

  四、身体哪些部位会出现水肿?

  随着怀孕周数的增加,水肿现象会日趋明显,肿胀的部位也越来越多。一般来说,最先出现的部位是足部,接着是小腿、大腿,然后是外阴、腹部,之后延伸到四肢,甚至眼睑。

  五、如何缓解孕期水肿?

  1、充足的休息

  人在静养休息时,身体各个器官的负担会减少,血液的供应不会那么紧张、不容易积聚,这有助于静脉回流,水肿也自然会减轻或消失。所以,准妈妈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能过于紧张和劳累。每餐后最好休息半小时,下午最好休息两小时,每晚应睡9~10小时。如果上班地点没有条件躺下休息,可以在午饭后将腿抬高放在椅子上,采取半坐卧位。同时,如果腿部水肿比较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并用枕头或坐垫将腿垫高,水肿自然就会消退一些。

  2、适当的保暖

  寒冷会影响血液循环畅通,所以,保暖措施必须要做好。

  3、舒适的衣着

  紧身衣物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身体水肿。因此,在选择衣物时,要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尤其是下肢的衣物。长期站立或是久坐的准妈妈,最好选择孕妇专用袜子和裤子。

  4、正确的睡姿

  准妈妈可以采取左侧卧睡姿,避免压迫到下肢静脉,减少血液回流的阻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对心脏的压迫。睡前把双腿抬高15~20分钟,可以起到加速血液回流、减轻静脉内压的双重作用,不仅能缓解孕期水肿,还可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

  5、合理的饮食

  怀孕后,身体调节盐分、水分的机能会下降,血液变得较浓稠,循环速度降低。在日常生活中,对饮食多加留意,注意饮食均衡,有助于调理身体消除水肿。

  (1)日常饮食中应控制盐分的摄取,保证每日的摄取量在10g以下。水肿时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过咸的食物,特别不要多吃咸菜,以防止水肿加重。

  (2)进食足够量的蛋白质。水肿的准妈妈,特别是由营养不良引起浮肿的准妈妈,每天一定要保证摄入足量的肉、鱼、虾、蛋、奶、豆类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3)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解毒利尿等作用,准妈妈每天适量进食可以加强新陈代谢。

  (4)少吃或不吃难消化和易胀气的食物,如油炸的糯米糕、白薯、红薯、洋葱、土豆等。以免引起腹胀,使血液回流不畅,加重水肿。

  六、特别注意:减轻水肿现象不能靠限制饮水量

  一般生理性的水肿准妈妈们无需过于担心,无需限制饮水量。因为孕期下肢水肿是子宫压迫或摄取太多盐分所致,非喝太多水的关系,所以准妈妈仍要适量喝水。此外,喝水能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尿道炎。

胎教音乐
  • 孕晚期保健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