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出游戏要求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并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 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观察与调整: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一次出现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即语言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生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一他们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对下一次游戏进行调整。
第二次游戏(医院二)第十四周一:游戏目标:
1、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2、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3.、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二: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2.物质准备: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游戏过程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二、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四、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戏体验。
观察与调整:由于前期谈话活动的经验积累,幼儿对于自身的角色意识和角色的职责更加清晰了,特别是医生能简单的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诊断。在游戏后幼儿提出想增设输液用品给一些生病严重的病人。说明幼儿游戏的技能和游戏的情节更加丰富了。
第十五周 第三次游戏(医院三)一:活动目标1.进一步掌握对症诊断的技能 较为逼真、大胆的扮演医生的角色。
2.了解输液的基本程序,不断丰富游戏情节,缓解幼儿对输液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
3.加强医院主题与其他主题之间的联系。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谈话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输液的经验。
2.物质准备:新增输液用品、纱布、棉签三:活动过程一:展示新增的游戏材料,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情节。
师提问:"这是什么?你有过输液的经历吗?是什么感觉?生病时为什么要输液?"师小结:"病比较严重或者病人很虚弱时,吃药没有效果了,以采用输液的方式把药直接输入到你的身体里这样病就好的快了。"二:引导幼儿回忆输液的体验,并邀请个别幼儿学习输液的方法。
1.幼儿回忆输液的体验,学习输液的基本程序。
师提问:护士是怎么帮助你输液的?她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师小结:"输液时医生要先在病人的手上找到血管,可以轻轻拍打病人的手背这样更快找到血管。然后用棉签沾上碘酒在血管处进行消毒。然后将针头轻轻插入血管,用胶布对针头进行固定,这样针头就不会移位,最后将输液器放在到输液架上,放太低了会对病人造成伤害的,要随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对输液的剂量进行调整,输液完毕后要及时用酒精棉按压住针口。
2.请两名幼儿来尝试操作输液的过程。
3.及时指出幼儿操作中的不足,并肯定表现较好的部分。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其他游戏中的人员不舒服时也可以到医院看病。病人病好后就可以到其他游戏区去玩。
2.协商角色分配要轮流扮演角色进行游戏。
3.医生和病人之间要多交流,病人要积极向医生说自己身体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