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点指导扮演卖汤圆的幼儿介绍汤圆的种类及特色,引导幼儿与其他主题相互连接,让情节更丰富。
4.游戏结束,收拾整理玩具,并组织幼儿评价本次活动。
(1)主要评价卖汤圆的幼儿是如何叫卖的,以及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2)评价幼儿收拾玩具的情况。
(3)提出下次活动应该改进的地方。
观察与推进:
在本次活动中,许多幼儿都想当新角色,他们自己不能协商,但后来通过老师指导,协商解决了这个问题。大部分幼儿在这次游戏中表现较好,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特别是雅雅小朋友在扮演迎宾小姐时,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做好自己的工作。但主题与主题间的联系还要加强。
4月预设主题:医院游戏目的:
1、能较形象地模仿医生和护士的语言和行为,反映他们的工作职责。
2、增强规则意识,懂得表演角色和使用物品、场地等应遵守游戏规则。
3、运用礼貌用语和同伴进行交往。
4、初步学习自制简单的玩具。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向幼儿介绍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2、物质准备:听诊器、注射器、药瓶、药盒、药片、体温计等医院所需得玩具材料以及娃娃家、理发店、小吃店、图书馆的玩具材料。
第一次活动指导:
1、组织幼儿讨论医院里医生的职责,护士的职责。
2、整理医院的物品,让幼儿了解医院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并且把医院的东西整理整齐。
3、教师示范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情景。
重点指导幼儿要认真给病人治病,并且要对病人有礼貌。护士要协助医生治疗病人,要关心病人。
4、幼儿游戏。
引导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多人争执的角色用"石头、剪刀、布"等方法或疏导部分幼儿参加其它游戏。
5、游戏后组织幼儿认真、较快的收拾玩具。
6、评价幼儿游戏情况。
活动反思:大部分幼儿已经有去过医院的经验,并被医院里好玩的材料吸引住了,因此医院游戏吸引了许多孩子的参与。因此就出现争抢衣服帽子的现象。由于孩子的语言发展的限制,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只是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很少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下次活动教师重点指导当医生的幼儿如何与病人进行对话,并安抚病人。
第二次活动指导:
新增添材料:就医卡、小本子1、教师根据上次游戏情况引导幼儿想想:去医院看病,医生如何询问病人,病人要怎么做?介绍新增添的材料,鼓励幼儿坚守自己的岗位。
2、提出要求:
⑴收拾玩具有分类,并放回原处。
⑵医生下班可以到家里看望病人,也可以去理发,不要一直呆在医院里,但是医院里要有一个人看班,照顾病人。
3、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启发当护士的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和包装药品。
4、幼儿游戏时教师巡视,指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与职责,要坚守自己的岗位。
5、游戏结束组织幼儿较快地分类收拾玩具,并放回原处。
6、评价:表扬分配角色由协商并能坚守自己职责的幼儿。
活动反思:幼儿角色扮演的越来来越好,并且语言也更丰富了。但有几名幼儿如陈曦、嘉晨每次都选择医院游戏,不愿去玩其他游戏。适当的给予引导,鼓励幼儿坚守岗位的同时可以和其他游戏区互动。
第三次活动指导:
出示称、和药片。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情境表演病人取药的过程1、引导幼儿谈谈今天玩的游戏主题,怎么玩才会更有趣。
2、启发幼儿通过增加服务项目发展游戏情节。如:医院工作人员去小吃店为工作人员体检;给小朋友打预防针等。
3、幼儿商量分配角色。
鼓励性格内向的幼儿当医生,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游戏进行时,教师重点观察并启发幼儿发展游戏情节。引导各主题间的联系,促进幼儿间的交往。
5、游戏结束,教师主要评价幼儿的服务质量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能力。
活动反思:鼓励内向幼儿当医生,积极与病人交流。通过走出医院,与其他区角互动,出现幼儿过于兴奋,有几名幼儿喜欢凑热闹,跟在医生后面跑来跑去。刘悦帮助病人打预防针安慰病人说:"你要勇敢点、要多喝水"。
第四次活动指导:
1、教师根据上次游戏情况提出要求:
⑴、在游戏时个别幼儿出现争抢的现象,鼓励幼儿运用协商的方法进行分配角色。
⑵、教育幼儿在游戏时运用礼貌用语,热情地与同伴进行交往。
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医院一组的幼儿明确角色的职责,分工合作进行游戏。
3、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议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幼儿自制玩具的创造性等。
活动反思:医院里非常热闹,看病的人也特别多。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抱着宝宝也来看病了,医生的态度非常好,能用简单的语言与病人对话。忽然,娃娃家的爷爷大喊一声:"救命、救命"据了解原来是娃娃家着火了,钱钱医生提着药箱上了救护车,去抢救病人。由于娃娃家着火了,各个区的幼儿都过于兴奋,因此游戏时比较混乱,甚至连理发店的老板和理发师也不理发了,一起来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