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期教育的几点思考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10月10日 20:59:44

  一、应引起重视的几个、误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一直是一个困扰人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幼教"一头热"。在不少地区,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人学准备工作,而小学却无动于衷,因此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联合国的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人学做好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必由之路。

  入学准备流于表面、二不少幼儿园只是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或带幼)l'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这些做法是必要的,也较易做到,但_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提前学小学课程。有的幼儿园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部分课程,结果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提前学习的孩一子,人学之初确实感到轻松,于是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以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 "储备"用完,其优势逐渐消失,劣势日益突出,致使学习成绩落后于他人。因此,提前学习是一种短视性行为。

  二、应把握好的几个辩证关系从已获得成功的经验看,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必须依靠幼儿园和小学以至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的辩证关系,要避免片面性,同时又要有侧重点。

  把握儿童发展和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辫证统一,侧重关注连续性问题。幼小衔接工作中,目前较突出的问题是只注意阶段性,而忽视连续性。学前儿童和小学生是有不同阶段特点的,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人小学的那  一天,突然完全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规律决定了他仍然带有幼共特点·如果这时小学老师完全按小学特点要求初人学的,L童,那么势必造成儿童严重不适应新的生活·在幼小衔接的实验研究中,将某些游戏方式弓!人一年级课堂,效果很好·其实,幼、小两个发展阶段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也可以称为衔接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互相_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比如,大班幼儿渐渐增加对规则游戏的兴趣,反映出他们规则意识的逐渐加强,但仍然热衷于游戏;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够接受许多规则的约束,但仍4V留对游戏的兴抓。,发展过渡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夕I 界影响而改变。这时期,如果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新阶段的特点较易形成,否则,会过多保留幼儿期的特点。例如,缺乏入学准备教育的孩子,到了一年级的课堂,仍然随意活动,难以自控。因此,学前阶段幼小衔接的任务,就是做好人学准备,为新阶段特点的产生和发展打下基础。比如,不要求幼儿写字,但通过游戏和绘画活动培养写字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或基本功。如坐姿和握笔姿势,空间、方位知觉能力,熟悉田字格和四线格,规范地画小圆形和横平竖直地画(写)直线的能力等。这是体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统一的教学方法,既重视打基础和培养基本素质,又不超越年龄特点。因此,当前探索的重点是如何体现连续性。

  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辩证统一,不可忽视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有些家长或幼儿园过多注重大班孩子的学习,忽视其身体健康,其后果是孩子人学初期即难以适应生活上的急剧变化和紧张的学习任务,以至接连生病。

  把握智力与非智力、能力与态度的辫证统一,侧重点放在主动性培养上。实验的大量资料证明,无论是身体准备、学习适应准备和社会性适应准备,首要的是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如果儿童缺乏主动的态度,就得不到比较好的发展。强制一也可能一时奏效,但最终是不成功的。有些孩子在人学后遇到的难题,并不是学习上或智力上的问题,而是生活自理问题,比如,不会整理书包,上课时找不到所要的书或练习本,接连丢失学习用具等。另一些孩子则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困惑,如有的孩子因为小学教师不像幼儿园教师那样和自己密切接触,就以为教师不喜欢自己,因此不愿学习该教师教授的课程;还有些孩子因不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而苦恼。由此说明,人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