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虫虫飞 (含儿歌) 含课件(6)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8月23日 15:57:19
在儿歌教学中让孩子做活动的主人
——语言活动《虫虫飞》教后感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儿歌凭借其节奏押韵、富有情趣、朗朗上口等特点深受幼儿的欢迎。如何成功地开展儿歌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不应只是学习儿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说话有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等等。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日趋整合的幼儿园教学中,儿歌教学活动不仅要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等。学习儿歌并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在儿歌《虫虫飞》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运用了课件、图片提出问题、游戏等方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为了“教”儿歌而教,幼儿也不是为了“学”儿歌而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到了胸中有目标,以幼儿语言能力为重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教学过程不应只注重活动的“形式”。
儿童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而且“儿童身上蕴藏着充满生机的冲动,生来就有一种天然的欲望,要做事,要工作”,“抑制躯体活动的教育,就是抑制本能,因而也就是妨碍了自然的学习方法”,因此,运用活动教学对幼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儿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尝试让幼儿用手指扮小虫,边玩游戏边朗诵儿歌,可见,教师采用了一些能够让幼儿“动”的形式,幼儿获得了动的权利和自由,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真正能够动起来,能够在愉快地说说、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动”中体验、探索、思考、发展。
三、教学评价不能只看是否“学会”。
《纲要》指出: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我觉得在儿歌的学习中,除了让孩子表演朗诵儿歌,还要注重对儿歌的理解,以及想象儿歌中蕴涵的丰富情境。我们可以尝试让幼儿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虫子,谁会去草地喝露水,谁会在花园踢踢腿?在执教活动中我有一些不同的做法,我给与孩子一个具体的情境与想象的支点。“……蝴蝶蝴蝶飞飞飞,飞到花园踢踢腿,……蜻蜓蜻蜓飞飞飞,飞到天空排排队……”也可编成“蜜蜂蜜蜂飞飞飞,飞到花园踢踢腿……”我通过图片让幼儿猜测“为什么蜜蜂蝴蝶会在花园踢踢腿呢?幼儿回答道:“蜜蜂在采花蜜时,腿上沾到花粉,它就踢踢腿了。”多么美妙的想法!不要以为小班孩子的接受能力弱,在现实周围环境中,电视、电脑、图书以及高素质的父母等等使孩子的知识经验储备大大提升,我们不能再停留在“虫虫飞”儿歌简单的记忆。从另一角度说,如果幼儿在学习儿歌的同时,能去关注动物世界中如蚂蚁、蜻蜓、七星瓢虫等动物的生活习性,那么对于孩子的持续发展,又有更多的意义。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学会念几首儿歌,唱几首歌曲,而更应关注孩子学习的兴趣,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以及相应情感态度等等。
因此,在儿歌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把握儿歌教学的目的、内容、过程以及评价四个环节,使儿歌教学真正能够促进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相关附件:
幼儿园小班语言:虫虫飞 MP3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