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园时间到了,家长们陆陆续续来接孩子了。看到同伴们一个个小鸟一样飞入妈妈或外婆的怀里,有几个孩子坐不住了。阳阳小朋友伸长了脖子,用期待的目光拼命往门口看。我连忙拉起剩下的几个孩子,玩起了“开火车”的游戏。我请孩子们把小椅子摆成一排,请他们坐下来,然后数数有几节车厢(摸摸孩子的头),检查车厢有没有毛病(拍拍孩子的肩膀),拧紧螺丝(用手指在每个孩子耳朵边转转),当我们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阳阳也被吸引过来,加入了“火车”的行列中。做“火车头”的我问他们:“火车开到谁家去?”孩子们马上争着说:“到我家去吧。”看到阳阳那渴望的目光,我就说:“火车开到懂礼貌的阳阳家里去,你拿招待小朋友呢?阳阳。”“草莓,我家有草莓。”阳阳应道。“火车”在隆隆声中启动了,到“站”了,阳阳忙从“车厢”中站出来,跟小朋友说,“我家到了,去我家吃草莓吧。她连忙跑到建构角拿了几块积木过来请小朋友吃“草莓”。(呵呵,小家伙又笑逐颜开了)。这下,孩子们关心的不再是妈妈的身影了,而是沉浸在游戏中。
离园前的时间是一段“漫长”的等待,如果不好好组织,孩子就像一盘细沙四处散开,特别是刚刚来的新小朋友,当看到一个小朋友被接走时,情绪肯定会起伏。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性教育,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传统的“开火车”游戏,既加深了师生间的情感,也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招待小朋友这个情境从而也渗透了对孩子们的礼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