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才说到了,老师也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如果孩子和老师发生了冲突,确实是老师错了,是老师冤枉了孩子,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记得我看的第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相信很多老师和家长都看过这本书。刘亦婷之所以那么优秀,除了她的天姿之外,和她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件事。一次刘亦婷考试考了个第五名,回家才发现,老师判错分了,少给了5分,加上这五分,她就是第一名了。小亦婷觉得非常委屈,希望爸爸能出面让老师改回成绩。要知道,第一名在一个学生的心里是多么重要啊。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互动)(自己同事的例子)刘亦婷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他说:爸爸知道你很委屈,按成绩你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按理说应该改过来。可是我想问你,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啊?难道仅仅是为了考一个好名次吗?(因为这之前,关于学习的目的,家长和孩子已经不止一次的讨论过),小亦婷底下了头。爸爸说:是啊,既然是为了学会,多掌握知识和本领,那还在意那个名次干什么啊?你已经学会了,你已经很棒了,不用用那个第一名的名次来证明。
巧的是,后来有一次,同样是考试,老师多判了2分,刘亦婷得了第一名。去掉2分就是第三名。刘亦婷存了一点点虚荣心,没有告诉爸爸,希望保留住这个第一名。爸爸发现了,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想考第一名,但是第一名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要拿得无愧,拿得理直气壮,而这次第一名,你靠的是什么?一个人可以学习成绩不优秀,但不能不诚实。你明天要去找老师,让老师把成绩改过来,爸爸知道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爸爸等着你的消息。
我们看一看,刘亦婷的爸爸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在两次事件中,刘亦婷没有错,是老师给错了成绩,家长没有去指责老师,却非常巧妙的利用这两次机会给了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
如果家长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多给了分就默认,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少给了分就要回来,认为自己有理由的(买菜多找钱的问题)。就这件事本身而言,没太大的问题,无非就是名次的问题。但是,我们想过没有,你这样做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一个怎样的信息?你在用行动告诉孩子,你很在意孩子的分数,很在意考试的名次,你的这种在意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如果你再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说老师如何不公平等,那你等于在告诉孩子,你的老师不好。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成绩固然很重要,它是反映孩子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我们大家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分数重要还是孩子的人品重要?
我有一位同事,他的孩子正在上初中,比较好动,学习成绩不太好,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他经常被老师传唤到学校。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他被老师叫到学校,老师反映说,他儿子上课打闹,老师批评了他,他不服气,当场顶撞老师,老师叫他到办公室,他死不认错,态度很不好。我的同事赶紧对老师说:"这孩子真不懂事,让你费心了,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他"。
回去后向孩子了解情况,孩子说:今天在课上,他的同桌和后边的同学打闹,他正制止他们,刚好老师进来了,老师不问原因就批评他们,他不服气,当场和老师辩解,老师不听。
爸爸说:哦,我相信你说的,这样说,是够委屈的,换了谁也会很有火。心里有委屈就得说出来,管他三七二十一的。来,吃块西瓜去去火。儿子好像听出爸爸的话里有话,低下头,不再说别的。
后来,爸爸找他的同桌了解了情况,确实是老师冤枉了儿子。他和儿子说:事情的经过我了解了,确实是老师冤枉了你。但你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为什么老师会冤枉你?"他对我有偏见!"儿子很不服气。"为什么对你有偏见?是不是你平时做的很多事情让老师给你这样的印象?这全赖老师吗?再说,你当场顶撞老师,让老师下不来台,如果你是老师你会不会生气?老师也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不能因为你有理就对老师这样没礼貌。明天去给老师说明情况,并向老师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