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反馈法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2月06日 09:37:11

  案例发生的区域:区域活动(益智区)            案例发生的年龄班:大班【案例】                  结果反馈法在今天的区域活动刚开始时,昕焘和家烨在积木区为一篮插塑积木争抢起来,开始我并未马上介入,希望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因为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经常会发生争执,我们也告诉孩子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这两个孩子在我们班是属于能力比较强的,应该让他们逐渐学着自己解决。可谁知正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下的两个孩子谁也不让谁,竟要大打出手了。我赶快走过去,果断地将插塑拿到手里,告诉他们:“你不让他,他也不让你,那放我这儿吧!”他俩见状都噘着嘴摇摇头,看样子很后悔。我又故意说:“反正你们两个抢也玩不成,就放在老师这儿吧”家烨先说:“我不抢了。”昕焘也低下了头,我缓和了一下口气问:“怎样才能俩人都玩上,又不打架呢?”两个孩子都期盼地看着我。我说:“能不能一个宝宝先玩一会儿,然后再给一个宝宝玩一会儿。”两个孩子点点头。我又问:“那你们谁先玩呢?” 家烨指指昕焘说:“他先玩吧。”昕焘这时也懂事地说:“我玩一会儿就给你玩。”家烨高兴地点点头,两个孩子又高兴地玩起来。

  【分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护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游戏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发生争执。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这些情况时,老师应该采取策略进行调整指导孩子深入开展游戏。

  【指导策略】

  幼儿 游戏中 老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幼儿游戏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什么是适当指导,怎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呢?我想,观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关键的一环。因此,在区域游戏中,多数时间我是观察者,观察幼儿玩的内容,交往情况,玩中有什么问题等。如果幼儿玩得很好,交往正常,我不会介入。我认为盲目介入会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游戏,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依赖或反感。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孩子无法解决的状况时,我才会适当介入,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孩子深入开展游戏。由于我的适时介入,不仅解决了矛盾,更重要的是我用结果反馈法让孩子们意识到不轮流不谦让所带来的结果是两个人都玩不成,从而让他们理解了轮流、谦让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