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独特思考的精神。书读得多了,语文教师自然也就"聪明"了,这里的"聪明",就是说当教师知识层次深厚以后,可以多方位地换位思考,使自己的思考更具有多边性、科学性、前瞻性,看问题切中肯綮,入木三分,在授课时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气势,对人类与自然、人类文化与科学规律有更深的洞悉,并把这种洞悉的方法与能力传授给学生。语文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不能迷信教材,不能迷信权威,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多姿多彩的进行再创造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少一点"匠"气,多一点"灵"气,作到善于、灵活的换位、求异思维,一反以往的思维定势。
读写结合,做学生学习的楷模从教师的基本功来说,语文教师会写、善写是份内的事,但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教师才华的外在体现,也是检验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标准。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读写结合是提高课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最有效的捷径,教师只有文必躬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自己教学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从教学的目的来说,语文教师读写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叶声陶说:"惟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会读书善写作,是语文教师必备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素养。很难想象,一个自己不能写作的语文教师却能指导学生写作。某家报纸刊载了这样一则新闻:有个学生问他的老师:"你能为我们写篇作文吗?"这曾经引起了许多教师的震惊和深思。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不仅能写出自己的专业论文,还要能写出各种文体的文章,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体,教师必须能写。教师只有给学生做出写作的示范,才能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指导学生独辟溪径,更快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不仅如此,教师如果能写作,还会对学生起到迁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的文章如能发表,学生读了很受熏陶,这可促使他们萌发创作的欲望,初试自己的笔锋,如此几番努力,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而飞跃到一定的高度,他们的"作品"一旦发表,便可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及快感。而今后的写作能力就会螺旋式上升,使他们最终走向成功。
语文教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修成文化素养高深的大成者,才能造就学识宽厚的大智者,才能带领学生从语文学习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才能从平庸走向杰出,从一般走向卓越。
4、教学技能方面观看了优秀课例的录像,并现场听了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教学和座谈讲话,阅读了众多老师的文章,参与了在线研讨,我较深入地了解了教学中的"品词、品句、品读"的重要性,深刻地感受到品词品句、逻辑引读的显着效果和语文魅力。我还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我想,这些对提高我的教学技能有很大的帮助。
5、科研能力方面科研工作就是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问题是教师是否是以科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和创新。我们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路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学理论串起来,那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因此,作为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应该立足于平常每一节课教学与研究,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大胆进行对课题的探讨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三、我的打算我将继续深入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学习,不断阅读,不断反思,把所学的知识融贯到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适合自己、有效促使学生发展提高的教学方法。在校本研修和网络跟踪学习中,我要自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努力充、实自己,认真做好准备,以迎接明年的考核。我要尽己所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在本学年度内,至少在本校内(争取在全学区、全镇或县里)举行2-3次专题讲座,上2-3节研究课,把我的所学所获与老师们交流、分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我校老师、班级参加"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双文素养"的子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