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
10月22日-10月26日是04届幼师生会教周。周一那天是我执教半日活动:纸的旋律。准备了十天的战役终于要打响了,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前一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闭上眼,脑中就会出现音乐《森吉德马》,像幽灵似的挥之不去。“也许是我过于紧张了吧,都已成定局了,一切看明天的发挥吧。”这样想着,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了下来,大脑也处于睡眠状态了。
周一早上醒来就感觉有点昏沉,这可不是个好现象,但仍要坚持着。
案例描述:
开始上课了。这个综合活动是由科学和音乐两部分组成的。第一节科学课思路清晰,按照事先的环节一个个有序地进行着,孩子们在一个个问题下独自探索,寻求答案。随着孩子的探索一个个问题被一一击破,最后总结:不同的纸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纸用的方法不同,力量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第二个活动开始了。用动物的叫声引入。选择合适的纸代表动物的叫声。小动物还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乐曲开始,第一段比较抒情、缓慢,但孩子却没有欣赏的兴趣,自顾自地天马行空起来。这下可糟糕了,不知下面会怎么样?我开始焦急起来。由于没有听出两段音乐的不同,幼儿根本无法回答。后面的轻重也无法很快回答,一边焦急一边没了兴趣。因为本来我们是互动的,没了他们的响应,我一个在这唱独角戏有什么意思。最后这个活动草草结束。
分析:
课后,区教研员吴文艳老师点到了最大的问题:音乐选择太难,幼儿不会欣赏。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抒情部分由于没有明显的节奏感,导致在拍打时无法很好去把握它的节奏。而且这首歌又十分生僻,不常听的,连老师都会把握不好,怎么让孩子有兴趣去倾听、欣赏呢。所以乐曲的选择十分重要。
反思:
这首乐曲相当于这节课总的灵魂,整个活动都围绕着这个去开展,一层层,抽丝剥茧,最后为乐曲选择合适的纸去拍打节奏。如果刚开始孩子就不配合,不想欣赏,后面的内容该怎么进行呢?
从这个活动中,我总结了两点:
1、音乐的选择不要太生僻,最后以幼儿歌曲为主,或儿童化曲子,幼儿容易识记。
2、音乐的节奏感明显,让幼儿容易感受到曲子的性质。
在以后的教学中肯定会思考得更全面、更深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多去思考。
其实每一次失败的经历都是一个成长的印记。只有在这印记中找到失败的原因,那下一个足迹才会踩得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