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二班是个新生班,刚跟他们接触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一些集体的生活习惯还没养成。刚来的他们显得不适应,不乐意。
每天的午睡活动对杰杰小朋友来说,算得上是一种负担。在我和他相处的一个多星期里,他几乎没有睡着过。我给他讲道理,我轻拍他的背部,陪在他身边……。我采用了很多方法,可都没能让他入睡。
一个周一的中午,大多数孩子都安静地入睡了,而杰杰依然没有入睡。我习惯地走到他的小床边,摸摸他的小脸,神秘地说:“我家有一辆会自动开的吉普车,如果你能睡着的话,我就拿来让你玩!”
意外地,他开心地说道:“好的,我睡觉!”
我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心里却还没有完全当真。可是,出乎我的意料,这天的他的确睡着了。这是一次难忘的“说服”,我也兴奋起来,自己终于找到对策了。
第二天,我信守承诺,将吉普车拿来给他玩。他的脸上满是开心和满足。接下来的几天,他都能睡着了,而且睡得很香甜。因为他起床后,我会给他最喜欢的玩具吉普车玩。
评析:
从平时的观察中,我了解到最杰杰喜欢的玩具就是车子,他一进教室就找玩具车子玩。我发现他这个小车迷,各式各样的车子他大都叫得出名字。我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成功了。一个玩具,一个如果,一句承诺,竟然对一个小车迷真的起了作用了!也许在我说过以后,留给他的是想玩的欲望,真正打动了一直以来都讨厌午睡的小男孩。
记得日本的井深大先生说过:人类在0——3岁时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属于“模式时代”,也就是说,婴儿不是像成人那样先分析理解之缘由,再接受,而是一股脑儿全盘记住。此期间最重要的是,为婴儿选择最好的信息刺激大脑神经的发育,同时要尽量避免那些不良信息印入婴儿的大脑网络。对老师来说,
知道要尊重孩子的需求,但有时候会很难知道他的需求;
知道要关注孩子的选择,但有时候不知道如何提供更适合的让他们选择。
我想,不管我们的教养观念如何更新,“宽松、自主”都应该建立在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是否读懂了孩子,你是否对孩子信守了承诺。
从这一案例中我感悟到:原来很多事情是很简单的,只要你心中真正装有孩子,能够读懂孩子,那么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可能就会容易得多。
诚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面对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不但要对每一个孩子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如何寻求改正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地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爱心可以温暖孩子,耐心可以教导孩子,细心可以感化孩子。我深深地体会到用“心”育人才能使教师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一天比一天高大,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幼儿园的老师就像他们的第二个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