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教育目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体为特定的教育目标。
4.C.保教结合是我国特定时间保存下来的教育原则。
5.B.学校教育是一种为儿童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启蒙教育。
6.D.幼儿园课程内容强调综合性。
7.B.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儿童的不同年龄特征的需要。
8.D.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9.C.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根据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提出发展适宜性原则。
10.A.经济发展状况制约教育的发展。
11.B.游戏活动提倡幼儿的自主性。
12.A.教育目标需要考虑个体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
13.C.保育员是幼儿园中照顾幼儿生活,同时也是从生活角度教育幼儿的人员c
14.C.现代社会对保育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5.A.幼儿园将教育内容融人幼儿的各种活动中。
16.D.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指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管理教育最高决策层规定的,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统一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独立自主性原则: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
3.发展适宜性:指幼儿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4.综合性原则: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