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开展校本研究:
1.通过研究,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卫生习惯的培养,改善幼儿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度,使幼儿形成保持卫生的初步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本研究中重要概念的说明:
习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行为方式、倾向。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计划采取的措施:
一、研究对象:学前班全班幼儿。
二、研究内容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农村子女的现有的卫生习惯,明确幼儿不良卫生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内容研究:如何培养农村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3.策略研究: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A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B 在家园合作中探索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C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三、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
3、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卫生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4、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5、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四、研究步骤和主要措施(一)研究准备阶段 (2011年4月--2011年6月)1、提出立项申请,成立课题组。
2、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3、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 (2011年9月--2012年1月)1、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1)对所有学前幼儿采取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卫生习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2)撰写出题为"幼儿卫生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2、针对幼儿不良卫生习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采用相应策略和手段对幼儿进行帮助。
3、根据分工搜集过程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4、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5、课题组人员对研究状况进行自查与调节。
6、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 (2012年2--2012年4月)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
预期研究成果(即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什么方式表达成果,如调查报告、个案报告或研究报告、论文、课件等):
1)通过这个课题的实施,教师为幼儿提供宽松环境和自由的发展空间,给予幼儿不良卫生习惯的指导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巩固练习,让幼儿的卫生习惯有明显好转。(个案或心得体会)2)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