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幼儿园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环境,使孩子完全投身于自然界,身临其境地感受风霜雨雪,观察春夏秋冬。在阳光和新鲜空气的沐浴下,孩子们无拘无柬,健康成长,从中他们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环境教育资源,如环境教育中心、自然博物馆及国家公园等环境教育机构,是德国幼儿园的另一户外教学途径。德国几乎每一个市镇都有类似机构,它们一方面承担着培训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的任务,另一方面为学校提供户外活动的场所,因为校园的环境资源毕竟有限。这些机构每年提供一份菜单式的活动计划,不同层次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活动内容,并在约定的时间带孩子们去听取由环境教育中心等机构配备的专业教师的讲课。对于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的幼儿来说,这些机构采取的直观、生动、综合、互动的活动方式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法兰克福的环境教育中心(Naturschutzhaus)主要是让孩子们观察动物、经历种植过程、食用有机蔬菜以及学习如何减少浪费等。“中心”有真正的蜂窝、鸟巢,供孩子考察学习用。其中既有专业教师极富人性化的解说,又有严谨、科学的文字解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获得需要的知识。有些活动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如孩子们蒙上眼睛赤脚走过铺有泥土、石子、松子等不同材料的地面,并用手触摸旁边的植物,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性。
卡塞尔的水实验中心(Wassererlebnishaus)也是一个学习自然环境知识,联络人与自然之间感情的好地方。这里展示了以水为主题的各种设备和装置,如水的循环净化系统模型,水流冲击堤坝导致淤泥堆积的模拟装置,以及水车将水由低处引向高处的模型,等等。这里有齐备的水桶、捞网、放大镜,孩子可以捕捞、观察各种水生物;这里有琳琅满目的工具间,供孩子动手探索自然的奥秘;这里还有孩子们建造的“昆虫旅馆”,吸引着各种各样的昆虫来安家落户。这里所有的设备与装置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卡塞尔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这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木头图书馆,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树木。一种树木做成一本书的形状,里面掏空放置这种树的叶子、果实等标本或蜡制品。不需任何文字说明,孩子便可一目了然地了解这一植物的基本特性。这里除了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标本以外,还有一些活的动物。我们参观时展览的主题是“冰河时代”,馆内展示了冰河时代的各种生物以及远古人类生活的场景。另外,这里还特地准备了一个手工车间,为孩子们——这些“石器时期的艺术家”提供制作各种手工艺品的用具和材料。
从幼儿园就开始的浸润于环境之中、让孩子们亲身参与的环境教育,无疑对德国公民的环境意识与环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中国“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所说:“没有孩子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的。如果他们漠然,那是现代都市生活对童心的歪曲。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立有的和谐和平衡,这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