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他人问好,看到做得好的幼儿,马上给予表扬及肯定。为每个孩子提供为别人服务的机会。在课余时间我们老师给孩子一些德育动画片,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把看到的、听到的礼仪故事演出来。其实我们每次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听,所以上台表演时都做很棒,如: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人打招呼等等,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那么,在家就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可以制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得到锻炼,例如可以让孩子主动请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礼貌相待。别怕孩子麻烦、失礼,多带孩子去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锻炼。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还可以让孩子做家务。如:洗碗、扫地、擦桌子、整理衣服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在过程中体验。实践会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养成勤劳的习惯及提升承担能力、责任感。这是现在社会中的孩子最缺乏的,所以家长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学会做家务,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
3教人先教已,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家长先做起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于模仿,会把父母以及成人的一切礼貌行为进行模仿进化。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孝敬长者,不讲粗语,当孩子看到了也会懂得尊敬爷爷和奶奶。告知老人宠爱孩子的坏处,要有理智的爱孩子。父母平日在家中,不要手上总拿着电视摇控或是总坐在电脑旁边,要知道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孩子看到了会模仿,慢慢的就会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在家尽量不要让孩子听一些流行,及歌词内容不好的歌曲,最好播放一些古典而优美的钢琴歌曲,或者是一些静心的轻音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定力,也可以陶冶孩子高尚的艺术情操。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所谓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日常在家里,应该注意言行举止。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所说,父母所做的一切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虽然他们还小,不知道脏话的意思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坏习惯就会慢慢的形成。平常发现孩子说粗话就应当阻止孩子说下去,并及时进行教导。避免对孩子进行打骂,孩子也是一个个体,应该懂得尊重他,家长不要用诱惑、强制的手段来要求、强迫孩子讲礼貌,这样的礼貌行为已经变质了,孩子只是在作秀给我们看, 而并非真正懂礼的含义。
4、让孩子远离电视暴力在幼儿的生活中,看电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视对幼儿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有着强有力的影响。如今的电视节目中存在许多暴力、不良的场面。幼儿看到后会去模仿所看到、听到的。尽管电视不是影响幼儿礼仪的唯一原因,但它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应注意孩子正在观看的是什么节目以及和谁一起观看;选择性的给孩子看,并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5、培养孩子诵读经典的好习惯家长可以每天和孩子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书籍。因为经典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流传,众所公认的"最好的书"、"最有价值的书"它们是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是一些光辉的、具有永恒价值的精品。对儿童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和培养人格智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像《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古圣先贤孔老夫子的教诲所编成的,是童蒙养正,是现代学童们最好的生活规范。其内容很具体的列举出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是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可以每天教孩子一两句,让孩子背诵,并让他们在生活中力行,例如: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叫的时候要马上答应;对尊长,勿呼名,知道对待长辈要有礼貌称呼,不能直叫长辈的名字。只要坚持,这样时间一长就会见到效果,不仅能让他们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同时还可以增强记忆力,一举两得。我曾去过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老师和孩子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诵读经典,而家长在家也教孩子诵读经典,这些孩子显然和其他幼儿园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有礼貌,懂得尊重别人,而且学习能力很强,不用老师担心,在家也比较懂事听话、孝顺。让人看了就会生欢喜之心。所以说,从小养成孩子文明及礼貌习惯,学会说礼貌用语,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家园共育是尤其重要的,在日常的教育当中,家长能与老师密切的配合,做好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俗云: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参考文献:
1、王淑彦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 1993期2、 耿向阳 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 [期刊论文]-上海教育科研2003(01)3、张慧英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学前教育研究] 中原油田培训中心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