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白板说:是指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6.恩物:是福禄倍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恩物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三、判断题
1.×。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段儿童实施的教育。
2.√。
3.×。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
4.×。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
5.√。
四、简答题
1.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主要是:
(1)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他认为,人同自然界中的万物是一样的,在发展中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本性。
(2)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福禄倍尔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前一个阶段并不阻碍后一个阶段,而是后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
(3)儿童发展三段论。儿童的发展则是由"自然儿童"出发,经由"人类儿童",最终成为"神的儿童"。
(4)儿童的四种本能。福禄倍尔认为,儿童共有四种本能:第一为活动的本能;第二为认识的本能;第三为艺术的本能;第四为宗教的本能。
(5)教学即生活。对待家庭与教学科目时,福禄倍尔认为"教学即生活",强调只有当家庭与学校生活一致时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6)福禄倍尔的教育方法。在游戏中获得发展。他认为,儿童的游戏,其意义和价值就在游戏的本身,只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过程即是目的,同时也是动机。通过恩物(一种玩具)教学训练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形成整体和统一的观念。
2.福禄倍尔在对待家庭与教学科目时,认为"教学即生活",强调只有当家庭与学校生活一致时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在课程与教育目的问题上,福禄倍尔有一段话至今仍发人深思,他认为,幼儿时期的生活方向未完全确定,如幼儿绘画并不是为未来成为画家做准备,教幼儿音乐并非以将来成为音乐家为目的,这些活动仍然为发展幼儿时期多方面人性所需,如个体需食物来补充营养一般。
3.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她对于儿童有新的认识。她不把儿童看作是未长成的"小大人",而是把他们看成是与成人互为相反的两极:"儿童是成人之父,而且是现代人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能做的,只是为儿童预备一个适当的工作环境、活动场所。"
4.要成为蒙台梭利学校的老师有四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教师自己的专业修养要高,教学技术要精;第二,教师要细心地照管每一个儿童;第三,教师准备的教具教材要多,让儿童自由玩弄、自由试验;第四,教师要尽职尽责,热爱儿童。
5.蒙台梭利认为,自己的学校是一种家庭式的学校,因此一切家务和自我服务都应该让儿童自己进行料理。蒙台梭利这些活动不仅使儿童掌握日常生活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合作精神与独立性。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穿脱衣服、清洗室内用具、饲养小动物、儿童自己动手分食物给其他的小朋友等活动。
6.陶行知认为,应在了解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并提出"六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让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让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允许儿童发问,让儿童在自由发问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5)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去赶考。幼儿园要给儿童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不要把儿童全部的时间占去,让儿童有学习人生的机会。(6)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让儿童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要解放他们活动的空间,从而扩大儿童的眼界,以发挥儿童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