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案例?
案例一词由来已久,英文为case,又被译为个案、实例、个例、事例,最早出现于律师与医生行业。
20世纪40年代后运用至教育领域,教育案例是由案例发展、演变而来。引入教育界的案例概念的内涵具体是什么呢?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教育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曾有人这样描述:一个好的教育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它叙述有趣,引人入胜。
(二)幼儿园教育案例的界定
幼儿园教师撰写的是教育案例,这种案例,我们不妨称之为幼儿园教育案例,即在幼儿园这个特定场所中,教师通过观察、反思等手段,对某一典型教育现象(这种教育现象是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进行详细、如实地描述,并在描述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达到对所含问题的诠释或解决。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教育现象不仅仅是指幼儿园里的集体活动现象,如教学活动,还包括集体活动之外的,教师认为具有价值的个别教育现象,如某个幼儿行为问题等,这也常常被幼儿园教师称之为"个案"。由于集体活动尤其是教学活动一般具有普遍性,因此,涉及这方面的案例成为目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内容。
简单的来说案例是教师对某一真实教育情境发生后的描述和反思,一般是就事论事,类似于教育反思,其目的实际上主要还是为了解决自己当下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对一个幼儿的深入了解与帮助,或对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景的反思。
二、为什么提倡幼儿园教师撰写案例?
幼儿园教师要明确撰写案例对自身的价值何在,而不是为写而写,更不是被逼而写。
首先,从幼儿园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这个角度来说,通过撰写案例,教师可以使自己解决具体问题方面的经验以文字的形式加以积累,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会萌生出一些好的想法,有时教师会受到实际教育情境的激发,临时发挥出独特的教育教学策略,这些东西如果不及时进行记录和整理,稍纵即失,作为教师智慧的财富就这样在无形中被忽视,甚至可以说是被浪费了;同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困惑,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困惑,写出自己对存在问题的解释和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解释和方法必然会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专业水平,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会从案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做中学;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原有的认识、能力整合和提升,从而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
其次,从幼儿园教师提高自身能力这个角度来说,撰写案例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用文字清晰地表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经常撰写案例可以使自己成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新世纪的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反思能力,由于幼儿园教师接触较多是教育教学实践,所以反思的前提是学会观察,提倡教师撰写案例,尤其优秀的案例,会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学习捕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在撰写案例的准备工作中,需要教师考虑如何进行观察,以及怎样的观察才是有效的等这类问题,这些必然会促使教师寻找和学习有关科学观察方法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真正理会到理论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此外,撰写案例是教师对实际存在问题的一种思考,这不是漫无目的的瞎想,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合乎逻辑的思考,因此撰写案例的过程还是训练教师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形成规范性思维。
三、怎样撰写案例?
案例从何处来?并不是所有被描述出来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案例。
(一)案例的特点
第一、故事性。即展示与反映的是一个现实的教育教学事例。它是根据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事实进行研究的,是生动事例的再现,要有一个中心主题或观点。对这个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能反映出事情发生的详细经过,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