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衔接性
一个课件要有很好的衔接性,这更能充分调动孩子积极性,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它不仅是指课件片段、场景、内容本身有很好的直接衔接,同时也包括与老师配合的衔接,也就是在课件的制作当中,要根据教学设计的具体需要留有与老师的衔接接口,以便老师能够借题发挥,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孩子把注意力自然而然的从课件当中转移到老师身上。使孩子的兴趣得以发挥和延续。还是以计算课为例:在一座房子里的桌子上有五个宝盒,太空人指出:"有一个秘密就藏在从右向左第三个宝盒里,请小朋友找一找吧?"这个秘密要老师亲自从宝盒中拿出来,以便活动继续延续,也就是说桌子上的这个宝盒要转到老师手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当孩子都找到这个宝盒后,老师讲:"咱让太空人看看是不是这个盒子",这时太空人走上前去把宝合抱在怀中,在孩子的眼皮低下,转过身打开门扬长而去,桌子上留下这个宝盒的空空位置。老师明知故问:"小朋友宝盒那去了?"孩子七言八语:"让太空人抱走了!"这时老师从背后的桌子上拿起一个同样宝盒:"小朋友看,太空人把宝盒送给老师了。"宝盒就这样从课件上顺顺利利地到了老师手上。五、简洁性教学课件不是演示片,也不单纯是故事动画片,我想除了美术课、动画故事等以外,背景画面还是以简洁为好,过于绚丽的背景,热闹的场面都能在课堂上起到分散孩子注意力削弱活动主题和目标的负面作用。所以在片段场景中对主题无关的事物还是隐去为好,这样更能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突出主题。就是有关的事物人物在完成任务后也应该让它们走的走、隐的隐。如在计算课中的太空人,在完成他的任务后,有的时候坐飞船走了,有的时候干脆隐去,用的时候马上现身。如若不然当老师在让孩子识数活动时,肯定有孩子的注意力被太空人所吸引,对其品头论足。在语言方面也不能多用,课件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工具,绝对不能代替老师的教和孩子的学。如在《云彩和风儿》中,除了背景音乐、老师朗诵配音音乐、和欣赏诗朗诵以外,整个课件只有一声狮子吼,把声音全部留给了老师和孩子。六、真实性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课件教学又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课件当中的事物、景象、动物和人物直接影响着孩子。所以在课件制作当中要认真负责,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更要给孩子以真实。取材方面,力争接近自然,接近真实,不要给孩子以误导,这样孩子也容易投入,目标容易达到。若是把惊天动地的一声狮子吼变成一声狼嚎,效果可想而知。四、完整性
课件制作要完整主要是指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等素材要完全包括。完全没有必要在电脑旁边、再放一个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什么的。有视频转换器用电视机显示的,连电脑的音箱都可以去掉,把电脑的声音直接用电视机播放出来,大屏幕电视机音响效果要比电脑音箱好的多。至少声音要大,也容易控制。有的单位已经有了投影仪,多数有投影仪的地方,都有音响功放,效果更是不错,完全以利用。课件和活动设计也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件是为正活动服务,不是为活动中的那一个环节服务,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丰富想象力,创意无限,研究教案设计课件,让课件贴近老师、贴近孩子、实实在在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沽名钓誉,摆摆形式。因此,在课件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当中,只有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和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启发点,切实注意上述几点,才能制作出高水平的课件,真正发挥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最大效益。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有不同看法和意见的幼教工作者和老师能和我一起探索和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