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要求,助力幼儿成长
寻找"最近发展区"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为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做准备。通过上述三个环节教师已经对班里每个幼儿的建构"最近发展区"有了较为清晰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按照"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关注个别差异"这一教师必须遵守的教育原则,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具体步骤为:一是选取班内70%幼儿(常模构建依据)能够达到的水平基点作为教育活动目标确定的依据,设置与其相比"稍高"的教学情境与教育活动;二是把上述环节中发现的水平"稍高"的幼儿,有意识地把认知水平"稍高"的幼儿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这样可以起到"带动"其他幼儿和促进其自身加快向下一个认知阶段过渡的作用,同时可以缓解因班额过大教师指导不到位的问题;三是教师对认知水平"稍低"的"个别幼儿"单独提出比一般幼儿"稍低"的要求,在集体活动中向本组认知水平"稍高"的幼儿"学习"。在集体活动之后,"手把手"地再帮助他们练习几遍,使他们经过努力也能学会建构某些"物体"或完成某些基本的建构任务。
通过上述四个环节,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如何寻找幼儿建构活动的"最近发展区",并据此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建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从而提高建构教育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