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快3个月了,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幼儿园新环境有了一定的适应,但还有一些孩子会出现憋大小便、喝水少、吃饭难等不适应行为。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规范"孩子的行为,而要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不同孩子需求的前提下,细心观察、因势利导,让幼儿园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摇篮。
现在孩子大多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细心呵护孩子,但有时却忽略了孩子行为习惯、自理及交往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小班幼儿入园的时候,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情况,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案例:3岁的文文是个瘦弱的女孩,每天都是妈妈抱着,爷爷、奶奶拥着进幼儿园。午饭时坐着不声不响不肯吃饭,到了午睡时间,就是不到床上去。妈妈无奈地对老师说:"文文在家吃饭还要追着喂,每天晚上回家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玩到很晚,怕她休息不好,影响身体发育,每天早上都让她睡到自然醒,还请教师多多照顾。"对策:一是帮孩子建立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孩子从家庭走进幼儿园,由家庭的自然生活状态转而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从在家睡到自然醒、饿了吃、困了睡,到在幼儿园按时喝水、吃饭、午睡、起床、大小便等等,一日生活作息时间非常有规律,孩子一时很难适应。教师可根据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将时间段加以划分:如入园、早操、教学、游戏、户外活动、吃饭、午睡等,每到一个时间段,播放一段音乐,教师及时用语言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孩子会养成一日生活规律,在愉快的气氛中,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如遇到孩子午睡时间不愿睡觉的情况,教师可以用讲故事、哼唱摇篮曲、奖励小玩具、哄拍入睡等办法让孩子放松情绪,慢慢入睡,当形成午睡的习惯时,再让孩子按时独自入睡;教师还应让家长配合,改变家庭生活作息时间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尤其是在双休日、节假日时提醒孩子按时作息。
二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很多还是家长喂饭,更有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更别提良好的饮食习惯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经常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进餐时,对于那些使用餐具有困难或进餐习惯极不好的幼儿,教师可以一边喂饭,一边适时地教给他正确的进餐方法。
根据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吃饭时,请大班的孩子与小班一起进餐,让他们学习大哥哥、大姐姐吃饭时怎样使用餐具及吃饭时保持安静、不说话、不嘻笑打闹的好习惯。教师在饭前,可以先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引起孩子的兴趣,告诉他今天吃的是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引导孩子了解相关的知识,西红柿吃了脸色好,木耳吃了清肠排毒,米饭和肉吃了有力气等等;还可以利用角色游戏喂小动物、区域活动宝贝餐厅等进行练习,在游戏中巩固良好饮食习惯。
三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要用细心和耐心,培养孩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如餐后要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怎样擦鼻涕等,可利用示范法、反复练习法、督促检查法等使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还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儿歌、游戏等,引导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如将洗手的正确步骤分为卷袖、湿手、擦肥皂、搓手、冲水、甩手、关水龙头、擦干这八步,将每个步骤画成图片,贴在盥洗室墙面上;将动作编成儿歌,通过游戏化的情景,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入园不久的乐乐,还不会用勺子,每次都要保育员阿姨一勺一勺地喂饭;教师组织洗手,他洗了很长时间也没洗干净,还溅了一身水、弄湿了袖子;中午睡觉,老师请孩子们试着自己脱鞋,别的孩子都开心地把小鞋脱掉,乐乐却坐着不动。
对策:小班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机会,锻炼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穿脱衣服鞋子、自己大小便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些简单的事情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也能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愉悦。如遇到孩子自己不会穿脱衣服鞋子时,教师要耐心地教孩子练习,让孩子渐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鞋子。日常生活中,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用心观察每一个孩子,抓住机会,及时进行恰当的教育。当孩子在玩玩具或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是求助教师,如果每次都替孩子做好了,就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遇到困难首先不是自己尝试,一味期待教师给他解决。这时候,教师应该做的是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想一想应该怎么做。当孩子独立解决了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
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更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不小心摔一跤后,父母总会第一时间跑过去扶起孩子,有时嘴里还不停地说:"别哭了宝贝,都怪这地,妈妈打它。"接着就在地上拍几下。孩子长大后,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生活,面对孩子的摔倒要学会鼓励,学会"袖手旁观"。要利用一切机会,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