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结构游戏的思考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6月18日 23:37:31

  结构游戏是幼儿创造游戏的一种。所谓结构游戏,就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事物的游戏。通过这种游戏,可以让幼儿获得关于物体大小、高矮、长短、形状等简单的数理知识,以及色彩、对称、搭配等简单的造型知识,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思维和创造等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独立、分享、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对于小班幼儿的结构游戏,我们该如何进行指导呢?对两年小班结构游戏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我想最重要的三个问题是"建什么?"、"怎么建?"、"用什么建?"。许多教师在结构游戏之前考虑的更多的是"建什么?"。认为只有确定了建构游戏的主题,才能针对游戏预设的主题进行其他两个问题的思考"怎么建?""用什么建?"。

  而我针对小班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建构水平,进行了一次"换位思考"。在结构游戏活动前,我依次解决的问题是"用什么建?"     "怎么建?"   "建什么?"。

  首先:用什么建?--考虑结构游戏材料选择的问题。

  结构游戏的材料范围很广,有专为结构游戏设计生产的材料,也有取材于自然的材料,还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和半成品开展游戏。针对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新鲜有趣的游戏材料,同时考虑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尚未形成,游戏习惯和常规还没有很好地建立,因此我们的建构材料为专为结构游戏设计生产的材料,这类游戏材料不仅颜色鲜艳、安全耐用,同时也能满足小班幼儿的各种结构游戏的需要。而针对种类繁多的建构材料,在选择结构游戏材料时,考虑到各种材料的功能性不一(例如齿轮玩具主要以嵌合技能为主,积木以垒高技能为主。),针对花片的可塑性强,能发展多方面建构技能的特点,因此,我们的结构游戏材料以花片为主,其他建构材料为辅。即集中活动以花片为主,分散活动、区域活动等其他结构游戏时间其他建构材料辅助。

  其次:怎么建?--考虑建构常规和建构技能的问题。

  有了建构材料,该如何进行建构呢?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幼儿而言,结构游戏常规的培养尤其重要,好的常规能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将对孩子们今后的游戏活动产生长远的影响。在结构游戏开展前教师应做到各个环节心中有数:如何取游戏材料;怎么玩;玩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收玩具的时候应该怎么做等等。可以将一些容易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前作为常规性要求提出,引导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遵守。对于活动中存在的个别现象进行提醒,活动结束后进行讨论解决。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

  有了建构材料,该如何发展幼儿的建构技能呢?小班幼儿建构知识和建构经验缺乏、手部力量弱。因此在建构技能方面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用几何学来看生活中的事物,无非是点、线、面、体的结合。因此建构技能的学习,我将其定义为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及体依次递进的过程。换言之,我并不急于让幼儿马上便能建构出物体的形态,而是让幼儿学习点、线、面、体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幼儿便能通过自我观察、分析事物的外形,进行独立建构。

  最后:建什么?--考虑的是结构游戏组织形式和建构内容的问题。

  当结构游戏材料和本次活动的结构技能确定的前提下,建什么似乎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例如,我第一次建构游戏的技能目标确定为"学习运用点对点的拼插出线"时,本次的建构活动便非常明了,让幼儿在活动学习线的拼插,可是如何让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同时充满趣味性呢?"火车"是幼儿熟悉的事物,同时符合"线型"的特征,因此我将活动的建构内容设定为"火车"。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了线的拼插方法,同时还感受到了结构游戏的趣味性。又比如,在学习"面"的拼插技能之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建构水平。因此本次技能的学习分为两个预设内容来完成"楼梯      "和"地毯          "。让幼儿在已有的线的基础上,学习"面"的建构;在确定"面"的建构技能前提下,结合幼儿的接受水平和生活经验,设定适合幼儿的建构内容。

  在开展结构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孩子们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考虑其生活经验,设定合适的建构内容,学会建构,逐步提高。

  通过一学期结构游戏的学习,孩子们的建构技能和建构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他们学会了直线、锯齿线、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各种线、面的建构技能,在下学期我班要继续开展结构游戏并在平面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结构的建构,从而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