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年轻妈妈。我的儿子跃跃还不到两岁。在伴随他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天生勤快,喜欢尝试,对于干家务"乐此不疲"。遗憾的是,这种优良秉性往往被爱包办的家长们扼杀在摇篮之中。
和很多中国家庭一样,我和爱人上班时,孩子的生活都由爷爷奶奶两位老人照料。老人因为爱孙心切,不免过分牵就纵容。特别是在生活上完全包办,如吃饭的时候不仅喂着吃,而且追着喂,生怕孩子吃不饱。
我深知这种爱会阻碍孩子发展,就不断地给两位老人做思想工作。我让跃跃1岁左右时,开始自己尝试吃饭。最初,只给他在碗里放一些块状食物,比如馍块、苹果、小饼干等,让他用手或者拿勺子往嘴里放。我注意到,每次他自己吃饭时都很开心,吃完后还会把碗拿起来给我看,证明他很棒,可以和大人一样吃饭了!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仅保护了他的积极尝试,也无形中增强了他做事的自信心。后来我慢慢地给他添加一些饭菜之类的食物,虽然吃的过程中经常把食物弄到衣服上,但我从未指责过他。就这样一直坚持到现在,跃跃已经可以和成人一起进餐了,从不挑食,就餐习惯非常好。跃跃的尝试,让我更加坚定了这样的理念:孩子的行为需要家长的积极支持,当孩子有学习和尝试的愿望时,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教育时机。
记得儿子跃跃1岁2个月时,一次我去卫生间拿笤帚扫地,刚学会走路的他步履蹒跚地跟在我身后,进了卫生间,我没有加以阻止。当我拿起一把靠墙的笤帚时,他也拿起旁边的另一把小笤帚,嘴里还吱吱唔唔地说着,小手向地板指来指去。我读懂了他的意思:小家伙要和我一块扫地呢。我第一反应是摸着他的小脑袋,表扬说:"跃跃想和妈妈一起扫地,跃跃真的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儿子似乎听懂了我的意思,更高兴了,用两只小手托着笤帚走进客厅,开始左一下、右一下地乱划。此情此景,我心生感慨:其实孩子对做家务非但不反感,而且很乐意。只要积极引导,多加鼓励,就能保护他们喜爱劳动的天性,也帮他们形成了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
现在的跃跃非常喜欢和我一起做家务。他自己收拾玩具、扔水果皮、捡地上的小纸屑。我下班到家时,会让他帮我拿拖鞋、放衣服。
最后想给家长说一句: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天性就是通过劳动,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所以家长要给予孩子探索世界的空间,放开过分呵护的双手,孩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娇生惯养的孩子,永远也成不了搏击风雨的"雄鹰"。
【9个细节影响孩子一生成败】每个父母都希望从小为孩子打好基础,下面这9个细节一定要注意,他们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成败: 1. 健康的身体; 2. 上进, 无论心态还是行动; 3. 严谨的生活作风; 4. 懂得友爱; 5. 诚实守信; 6. 勤俭节约; 7. 懂得感激; 8. 养成正确的思考方式; 9. 懂得谦逊
你是否真的爱孩子,不看你的意愿,而是看孩子的感受;你和孩子的沟通是否有效,不在你说了什么,而在孩子理解了什么;你真想解决问题,关注的重点不该是孩子的行为,而是行为背后孩子真实的需求;你是否在帮孩子成长,不看你帮他解决了多少难题,而要看他是否越发有勇气,有能力去自己思考和面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