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幼儿园纲要》中"生活"一词反复出现,映入我们的眼帘,字里行间体现了幼儿园教育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面对托班新入园的2-3岁的幼儿,以保为主、保教结合的原则更是贯穿于一日活动中。我们如何关心照顾他们,如何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生活中成长是急待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经过一年托班工作的实践,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安排好孩子们一天生活的吃、喝、拉、撒、睡,并从中施以教育,才能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在此,我想说的就是孩子们吃方面的教育策略。
进餐是维系孩子正常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基本生存的需要,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饱吃好,使其身心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 。
在孩子们初入园时,情绪及不稳定,孩子一哭起来根本就不吃饭,大多数的孩子都需要老师喂饭。我班20多个孩子三个老师一人照顾几个,轮流喂饭,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多吃一些饭,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因为孩子们在家中都是大人将就着喂饭吃,孩子们的进餐习惯很差。为了培养他们对进餐的兴趣,并初步养成不挑食、进餐时不讲话、坐姿正确等良好的进餐习惯,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儿歌游戏法:自编一些诙谐有趣的游戏儿歌在小朋友吃饭时念给他们听,如:"我的肚子是口袋,米饭、汤、菜装进来";我是一只小老虎,饭菜一口吞肚里";"我是小小魔术师,嚼嚼嚼、变变变,张开嘴,饭没了,饭粒变到肚子里";"听一听,小肚子说话了,我饿了,要吃饭;我渴了,我要喝汤"等。这些富有童心、童趣的引导方法都起到了显着的效果。
二、故事法: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搜集并自编了一些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故事一:丁丁不爱吃饭,每次妈妈叫他吃饭的时候,丁丁就说:我不吃,我不吃!就这样,丁丁越来越瘦,力气也越来越小。有一天,丁丁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一只老鼠从洞里出来,看到瘦小的丁丁,就咬住他的脚趾头往洞里拖,丁丁想挣脱老鼠,可是因为经常不吃饭,一点力气也没有。就在这个时候,妈妈回来赶走了老鼠,才救了丁丁。
丁丁醒了以后,对梦里的情景很害怕。从此以后,就好好吃饭,身体棒了,力气大了,再也不怕老鼠来拖他了。
故事二:小狗、小兔等一起在动动物幼儿园吃饭,小兔吃饭时安安静静的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大口大口的吃,每次都吃的又多又快,所以小兔长得又白又健康可爱,老师经常表扬它并让其他的小动物向它学习。而调皮的小狗总是不听老师的话,在吃饭时不是东跑西跑的,就是"汪汪"的说话,老师说它它也不听。有一次,小狗又在吃饭的时候大声说话,却被肉骨头卡住了喉咙,憋的小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后来老师把小狗送到医院,请医生帮助,才把骨头取了出来。后来小狗吃饭时再也不说话了,也象小兔一样安安静静的吃饭。
故事三:冬冬吃饭的时候总是爱掉饭粒,是个"漏嘴巴",一只大公鸡不停的追着冬冬去琢他身上的饭粒,后来大公鸡竟然去琢冬冬的嘴巴,因为他的嘴巴边上也挂着饭粒,冬冬痛的大叫……后来冬冬再也不当漏嘴巴了。
三、榜样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在园生活,孩子们和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两个老师的个性活泼、外向且精力充沛,喜欢带着孩子们开展各种游戏活动,而孩子们也乐在其中。于是我们以自身为榜样,经常这样问小朋友:"老师身体棒不棒"?"棒"!"老师有没有精神"?"有精神"!"那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样棒、一样有精神"?"想"!"那你们就得好好吃饭,只有饭吃的多,吃得好,才会变得象老师这样的"。孩子们吃饭时的积极性因此提高了许多。
四、激励法:为了更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吃饭的兴趣,并不拖拉,我对那些能自己吃饭并吃得快的孩子一定的奖励,如:给先吃完饭的孩子发他们喜欢的书和玩具,或者带他们玩有趣的游戏。开展一些小竞赛"比一比,哪个宝宝吃饭最干净,不掉饭粒,比一比,哪个宝宝吃饭最安静等,然后给那些表现好的幼儿一朵花粘贴作为奖励。
五、因人施教法:孩子们都存在着各种个性差异,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才能取得更显着的成效。尽管采用了这样那样的方法,亮亮还是跟以前一样:想吃的时候就吃,不想吃的时候无论你怎么说,怎么喂,他就是不张嘴。有一次跟亮亮妈妈交流孩子情况时知道了亮亮特想当警察,并对当警察的舅舅佩服无比。于是,我想到了对策:先在集体活动时讲一些警察的英勇故事,并在故事中贯穿警察都有很棒的身体的思想,如:警察要抓坏人就得有力气、跑的快, 要多吃饭长力气以学会各种本领等。再跟亮亮个别交谈时我说:亮亮,老师知道你很想当警察,可是要想当警察现在就得好好吃饭,有了很棒的身体才行哦。在吃饭的时候总是不断的提醒他:亮亮,快好好吃饭,警察学校等着你!除此之外,又让亮亮的妈妈和他舅舅配合,让舅舅多给他讲一些这方面的道理。渐渐的,亮亮吃饭是越来越自觉了,经常拿着空碗来到我面前说:老师,我已经吃完了!而我也总是不失时机的夸奖他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