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前班的教育教学
学前班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最后阶段,对幼儿来说也是
一个小小的转折,
从此以后,
孩子就要入一个更大的转折--上小学。
学前班可以说是幼小的过渡期,
在这个过渡期老师首要的职责就是做
好幼小衔接工作,让每个适龄幼儿都能自信而快乐的进入小学。
在这将近十年的学前班教育教学中,
我觉得,
幼小衔接工作应该
从心理上、能力上和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了准备,明白自己已经上学前班,对
自己很有信心、
愉快而又轻松的进入状态。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育教学
中,多用表扬、鼓励的方式,但不能滥用,因为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
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要让孩子明白事理、明辨是非,老师要多给孩
子创造机会,创设环境,多让孩子亲身体验,去探究、发现,从而解
决问题,获得经验,从中体会到成功和自信的喜悦与快乐,并诱发孩
子对成为一名合格小学生的向往。
再者,也就是对幼儿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方面包涵的内容很多、
很广,但对学前班的孩子来说,主要是从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自理
能力、适应能力这几方面着手。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孩子的
注意力和坚持性,
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第一步。
其次就是要让孩子学
会主动、自主地去学习,这就要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注重方
法,学会引导,培养兴趣,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从而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能力的培养,很直白地说,就是让孩子多动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手,通过手指的运动来促进大脑的发育,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在家
里,让孩子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幼儿园,我们的特色教
育--手指操以及日常活动中的玩橡皮泥、折纸、学做值日生,这些
都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要做好家园配合,对孩
子要细心、耐心,家长、老师不能因为繁琐而代为包办。幼儿园老师
的要求,在家里家长要配合,起到监督、督促、帮助的作用,但对孩
子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多鼓励和理解孩子。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
包,检查书本、作业是否带齐;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袜子等。适
应能力是孩子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适应能力的培养,
应该从根
源上找出孩子不适应的原因,
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压
力。家园交流、沟通、配合同时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生长环境及教
育方式,因人而异,从而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使孩子每天能高高兴
兴地来,快快乐乐地走,把上幼儿园变成一种愉快的事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了良好的
习惯,对孩子的整个人生有重大影响,无形中能使孩子获益终生。良
好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及劳动
习惯等。
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长期的付
出。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也不
一样,
这就意味着每个人的习惯各异。
但是学前班的孩子在年龄上相
对来说大一些,都到了五、
六岁的年龄。孩子在正确地引导下基本上
能讲道理。因此,
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有集体的要求,但也要用心去
观察,发现个别幼儿的不同,因人而异,注重方式、方法,做到在日
常教育教学中抓住时机,
抓住发生在孩子身上、
身边的点滴小事进行
随机教育。同时,老师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和家长沟通、交流,达到教
育理念一致,做到家园共识。在家里,家长要起到配合、监督、检查
的作用。这样,就不愁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了。
我认为,在学前班--幼小衔接的过渡、转折期,只要做到
家
园共育,付出我们的努力和心血,付出我们的关爱,任何孩子都会顺
利渡过这段时期,
成功而自信的走向未来的第一步--小学生活,
让
我们永远相信一句话: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