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摆弄、探索、发现、了解周围事物,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入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通过活动,幼儿从感觉反馈中感到周围世界是自己发现的,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而能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建立和发展,并产生继续探索操作的愿望。
我们提出"在科学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旨在利用科学科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集中注意,认识事物,在与自然材料和玩具反复接触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经过一年的研究,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
(1)贴近幼儿生活与幼儿心理的问题激发了幼儿的动手兴趣。
例如:在"请你听一听"活动中,教师事先准备了大量不同性质的材料,经过用手触摸才能感觉到。教师先用问题法激发幼儿动手触摸的兴趣,让幼儿开始了第一次动手操作,并自由表达自己的发现,在一定时间的自由操作后,教师进一步提出明确而深化的问题,启发幼儿再次动手操作。
(2)问题设计要有"价值"。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指导,主要是通过设计有质量的问题来实现的。
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向幼儿提出开放式问题,便于幼儿在回忆并联系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去操作,发现和创造激发他们的探索愿望。教师在幼儿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问题应是紧密联系步步深化的。同时教育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轻拿轻放,注意游戏规则。
二、有趣味和可操作性的游戏内容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学习 "好听的声音"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在罐子里装上各种东西,让他们去给别的小朋友听,让他们来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在这个游戏中幼儿的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与此同时他们的探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趣味性和操作性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选择操作性强的游戏,往往容易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索溶解现象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在一次次的动手尝试过程中,体验到玩的乐趣,提高了积极性。
三、注意观察幼儿科学游戏的探索过程在游戏开始前,教师要为游戏创设情景,提供充足的材料,并且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探索,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观察,自由动手,自由表达,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自身对做的过程比对做的结果更感兴趣动手做的过程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总之,幼儿园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活动,要求为幼儿提供可变化的情形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多给幼儿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创造的智慧从他们的手指尖上闪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