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成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我们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孩子与孩子的不同。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那一方面;有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有的某些方面擅长而某些方面显得滞后。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别发展水平。
我记得在一次的午饭后,我带孩子到户外散步,孩子们都特别的开心,于是我提议玩一个关于走线的游戏叫《小心,危险》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性,就是我们的四条跑道是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了大火(红色)、海洋(蓝色)、沙漠(黄色)、森林(绿色),大家都必须走线不允许踩到四种颜色,踩到了就到休息一轮。孩子们都很有兴趣的玩着,也都玩的很好,突然我就听佳伟小朋友说:"老师,梓涵老是碰到我。"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梓涵不敢走,只要一走就踉踉跄跄的会碰到前后的小朋友,而且自己的身上也出了一身的汗,我知道她是班上平衡性很差的孩子,于是我没有责怪她而是耐心的鼓励她,"梓涵没事,老师扶着你,和你一块走。"梓涵点点头,将手伸给了我并慢慢的跨出了第一步,经过了几天的练习,梓涵很快就掌握了走线的要领,能够不握着我的手也能独立走线了。
其实,梓涵是一个不爱和别人交往、胆小的小女孩,平时不太喜欢参加户外幼儿园活动,可是她有她的长处,如:她画画很好、阅读能力也很强等。但在户外幼儿园活动中她因为缺乏锻炼平衡能力才很差,而作为老师不能批评、勉强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原有基础,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揣摩孩子的心理。然后要用耐心地用语言、动作等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消除紧张害怕的心理,留给孩子一定的等待时间。并且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为孩子提供不同的幼儿园活动材料。像梓涵这样特别胆小的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可降低幼儿园活动的难度,先协助她练习减少难度,以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活动中,要充分贯彻《指南》精神,多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不同的认知、学习特点等,并发现每个幼儿的潜能和需要。每个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只有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真正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材料,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给他们正确的、合适的教育,才能使他们的各种隐藏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关注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按照幼儿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在之前的幼儿园教学中,我也注重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主要是参考教材上,其实教材上给予的只是参考和建议,细节的东西没有体现,我基本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上的幼儿园活动进行幼儿园教学,创新的东西很少,而在学习了《指南》之后,我在教育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要有更多的创新,从教材中提取更多更细的东西,让一节课更生动,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深入的了解游戏中所学,丰富孩子的课上幼儿园活动。
孩子应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我们不仅是要对孩子负责,更是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负责,怎么样给孩子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环境,《指南》里有明确的建议,《指南》给了我们方向,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会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指南》精神落实到工作中,不断的思考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