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对儿童的教育和成长提出了新的挑战,我认为,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听话不余",但"自创不足",创新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促进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是他们将来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的品质,在对幼儿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当注重幼儿的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给幼儿讨论的机会要想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必须让幼儿不断形成新的思想,而这新思想的生成离不开口头语言训练,特别要注意言行连贯性,并且能流畅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幼儿园有活动的习惯,允许幼儿自由交谈的时间有限;因此,老师在提问,启发他们动脑筋时,要多给他们自由交谈的机会,让大多数幼儿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2、帮助幼儿取得更多的知识,更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意识发展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幼儿的知识来自日常生活,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开导幼儿丰富他们的知识,经常带领他们进行实地观察,发动他们的积极参与性,以有利于幼儿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3、在创造性的游戏中,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游戏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当然在开发创新意识的同时,教师应注意一下几点: a: 为幼儿做游戏选择合适的场地;b.允许幼儿自由探索,并且允许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错误;c.幼儿在做游戏时,教师要善于帮助和指导,幼儿在出现错误时,也许会缺乏信心,教师在这时要给予有力的支持和帮助;d. 幼儿在做游戏时,气氛要轻松自如,教师不必要必须强调他们要保持安静和秩序。
4、充分发挥幼儿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最能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创新意识。意愿画幼儿可以随意创造,教师要特别重视,意愿画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求幼儿画一副春天的画,你也许会发现,全班有多少个幼儿,就会有多少幅不同的画面。这是因为幼儿对春天的认识大不相同,有的幼儿认为鲜花是春天的象征,有的幼儿认为小草是春天的象征,还有的幼儿认为春雨是春天的象征。这就要求幼儿画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开导他们,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一副美丽的图画。
5、善于发现并鼓励幼儿在创新中的探索精神对于幼儿他们主要的探索方式是思考,言语。和感知动作。常见的是:提问题,如同一样事物,2~3岁幼儿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4岁以后的幼儿已能提出"为什么?怎么回事?"。这说明随着知识的增长,幼儿在创新中探索问题的内容,范围和深度都在发展。
(二)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是客体,也是主体,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1. 从幼儿活动教育课程来看,让幼儿动起来。幼儿要善于主动,使自己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同样在幼儿动手操作中,水平差异会明显地表露出来,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2. 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在幼儿创造性活动中培养。
通过动手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幼儿的毅力。因为幼儿的操作性行为,一般都是工具型的,而这些工具大多都是幼儿的玩具,而熟识的玩具又善于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如让幼儿玩拼板游戏时,可引导幼儿积极想象,大胆拼搭,在幼儿操作中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思考。从而在动手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待幼儿活动中点滴发现,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进而使其作品更趋于形象,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技能,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3. 让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幼儿园的活动有简单的,复杂的,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如大扫除:要视幼儿的年龄大小,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小班幼儿年龄特小,可以发动他们捡废纸,小棒,树叶,中班幼儿感知和协调能力有所提高,可以他把板凳整齐的放在桌子上,而大扫除主要行动者以大班为主,因为大班幼儿动手,动脑能力都比中小班有所提高,能很协调的去办好一件事情,洒水,扫地倒垃圾能顺理成章地做好。同时,幼儿在自己参与劳动中会有一种愉快感和亲切感,也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幼儿的一切劳动,应从小到大,由简到繁,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和锻炼,我们不仅要保护和激励幼儿积极动手的愿望,更是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独立信心,是幼儿成为一代独立而有远见的生活强者。
幼儿的创新意识与幼儿的动手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幼儿的创新意识,蕴育于幼儿的动手能力之中,是幼儿动手能力的升华,同样在幼儿的创新意识之中,又能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以便开创他们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