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以上幼儿,如果出现大便量多、泡沫多、粪质粗糙、含食物残渣或未消化的食物现象,大多是由于进食多或食物中含糖量过高所致。对这种幼儿要控制饮食量或降低食物中含糖量,给幼儿喂些米汤,藕粉糊等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恢复正常。
3、1岁以上幼儿,如果出现大便呈黄褐稀水样或夹杂有未消化的奶瓣,且伴有刺鼻的臭鸡蛋气味,表示对蛋白类食物消化吸收有障碍,对这样的婴幼儿应减少辅食中蛋白类食量母乳喂养的幼儿可在喂奶前多喝些水,以降低奶中蛋白浓度。
4、1岁以上幼儿,如果出现大便量多呈糊状,外观油润内含较多奶瓣和脂滴,臭气大,说明脂肪消化不良。应该及时降低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成分即可。(含脂肪丰富的食品:动物油脂、肥肉、蛋黄、乳及乳脂、植物油、大豆、花生、芝麻、葵瓜子等。)小儿消化不良食谱精选推荐1.陈皮粥营养分析:陈皮可健脾理气消食,用于饮食不化、食后腹胀等。
制作方法:粳米50g煮粥,将熟时放陈皮末10g煮沸即可。
2.砂仁鲫鱼汤营养分析:砂仁主要醒脾燥湿,对消化道有调节作用。葱可温中而调脾胃虚寒。鲫鱼则健脾利湿。生姜暖胃,诸味合用,对小儿夏季胃口差,消化不良有良效。
制作方法:先将鲫鱼洗净,去内脏及鳞,将砂仁放入鱼腹中。将装有砂仁的鱼放入砂锅中,加适量的水,武火煮沸,加入葱、姜、盐。
3.奶酪香肠焗薯茸食谱原料土豆1个、香肠若干、奶酪10g、黄油8g、盐适量、黑糊椒粉少许。
制作方法1、将土豆切片,盖上保鲜膜放入微波炉高火微波5-6分钟取出,用小勺碾成泥。
2、黄油用微波炉加热2分钟融化,拌入土豆泥中,再加入黑胡椒粉及盐,充分搅拌均匀后放到披萨盘中抹平。
3、香肠切成小丁铺在土豆泥上,奶酪切丝铺在香肠上。烤箱预热200℃,中层上下火烤15分钟即可。
适用人群:1-3岁宝宝。
消化不良吃什么药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家长总喜欢让孩子吃酵母片来帮助消化,其实这种做法并不适宜。
酵母片含维生素B1和B2、烟酸及一些氨基酸,其作用基本上与复合维生素B相似,主要用于补充维生素B族缺乏症,对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等作用极其微弱。人们之所以认为它能帮助消化,大概是来自"酵母发面"一说,其实发面用的是活酵母菌,而酵母片中的酵母菌都是死的,无发酵作用。即使有微弱的发酵作用,也只能使人胃中的淀粉产生气体和酸类,引起嗳气,吃多了反而会引起腹泻。
临床上,饮食不当或生病都容易引起儿童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肠胃疾病,治疗上应区别情况对症用药:如因胃肠功能或器质性疾病引起,应请医生进行综合性治疗;如因摄入蛋白质过多引起消化不良,应服用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胰酶片等,以帮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如因过多食用淀粉类食物引起消化不良,应服用淀粉酶等促使淀粉尽快分解;如因小儿贫血或肠内菌群失调引起肠胀气、腹泻等,可选服恢复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妈咪爱、回春生、金双歧、乳酶生等。此外,中药的小儿肠胃康、焦三仙(神曲、麦芽、山楂)以及鸡内金等,对治疗儿童消化不良均有良好效果。
消化不良腹泻怎么办1、首先宝宝腹泻,不要随便给孩子用止泻药与消炎药这些抗生素,要尽量减轻脾胃负担,使脾胃恢复的正常功能。很多时候我都会给孩子贴几贴丁桂儿脐贴,它是由天然植物丁香、肉桂、荜茇这三味具有"药食同源"的中药,提取有效成分精致而成。纯中药成分,使用安全,对宝宝的脾胃伤害小。而且丁桂儿脐贴是直接外贴于脐部的,能快速解除孩子腹痛、大便稀等症状,达到健脾温中、散寒止泻的目的,有效治疗孩子腹泻和消化不良,恢复孩子健康好肠胃。
2、第二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摩法,婴幼儿腹泻的病情相对单纯,所以平时可以给宝宝逆时针揉揉肚脐和腹部,这样对宝宝的腹泻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但是妈妈们在家里给孩子进行腹部按摩时,一定要注意手法和力度,按摩力度一定要适中。最好在医生那学会之后回家再给宝宝按摩。
3、同时还可以给宝宝喝点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含有果胶,有促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细菌及毒素的作用。总之,护理腹泻宝宝期间只要进食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浓的原则。
4、最后妈妈们要注意的是应根据病儿的病情调整喂养的方法,不论原来用什么方法喂养,腹泻后饮食均应适当减少。母乳喂养的每次哺乳的时间应缩短;混合喂养可停喂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单喂母奶;人工喂养的宝宝,牛奶量应减少,再加水或米汤冲稀些,也可单喂米汤,因米汤较牛奶容易消化吸收;已加喂的辅食宝宝,也应减量或暂时不喂。
注意事项对于腹泻宝宝来说,合理用药和饮食调节都很重要,所以新妈妈们在宝宝腹泻时不要担心,也要宝宝稚嫩的胃肠再受到侵害。
消化不良的预防要减少小儿消化不良的发生,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喂养要定时、定量。让孩子从小养成饮食的好习惯,使其内脏更好适应。对较大的幼儿应鼓励其养成自动取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