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需要”,这个需要虽然不是孩子提出来的,而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老师来敏感地察觉到的需要。老师针对孩子的这一需要给予了适宜的帮助,又引发了孩子新的学习要求,使他有机会在这种不断地有新要求的互动中得到适宜的发展。
小小动画,激发孩子积极性寿光稻田幼儿园 伦志华《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个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为什么不去选择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让孩子学习呢?
我经常询问最近孩子们喜欢什么动画片,动画片讲的是什么。从孩子这一兴趣点出发,想个内容让孩子们练习观察、讲述,体验合作和表达等。孩子们一听老师也喜欢这个动画片,兴奋极了,纷纷争着抢着要讲给老师听。我耐心地倾听了孩子们争抢着的介绍,还在适当的时机建议:能否为动画片画插图呢?孩子们积极响应。于是老师播放了一集动画片子。孩子们看得非常专注,然后围绕看到的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的探讨、观察、插图表达、展览等活动。活动过程中,每一个话题、建议都能引发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和行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有效利用了孩子喜欢的内容,引发孩子们的学习活动。这个内容孩子们熟悉极了,所以非常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老师紧紧抓住了孩子的这一兴趣点,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让他们练习观察、练习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生活方式,体验关心他人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建立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
小印章,调动孩子的参与性寿光稻田幼儿园 伦志华在班上,我为了鼓励孩子们,经常会用一些带有图案的小印章印在孩子的作品上。
我发现,孩子们对印章非常感兴趣,孩子们每次用小印章确认自己参与活动的时候,都是积极兴奋的。在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上,在一些需要自愿选择的活动登记表上,在游戏卡上,在孩子们搜集的信息资料中,在一些需要自愿报名的活动登记表上,在一些小的预约类活动中,都有孩子们自愿参与的小印记。小印章的使用,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的行为,使孩子们有了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并能主动地确认自己的行为。
如果老师很好地捕捉到孩子的兴趣,与孩子积极互动,有效地利用学习内容去发展孩子,就能让孩子在获得更多经验的基础上,在快乐中成长和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