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带成人探索大自然,对世界感触更深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6月05日 09:01:40

  成人往往只能看到大自然的表象,仅止于风景的欣赏,而孩子却能萌发探究的精神,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是多么可贵啊。看完小编今天推荐的文章,让孩子带着你去感受神秘的大自然吧~幼儿的自然教育不是对自然知识的教育,而是与自然建立精神联结的教育。


  图片自然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基点自然在儿童精神世界的影响不可小觑。蒙台梭利指出,人在童年期,必须从自然中汲取自身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力量。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今天,人们却越来越“禁闭”在人工环境中。对现在的儿童来说,从大自然中获取力量的机会愈来愈稀少。回归自然便成了共同的召唤。

  那么,什么是自然教育呢?瑞谢尔·卡逊在《奇迹的意义》一书中称,当把令人兴奋的自然世界介绍给孩子们时,感受它远比了解它重要。《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的作者也倡导,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自然,必须“先看、先体验,然后再说”。

  自然教育不是知识、技能的教育,而是在现有的境域中重建孩子与自然的关联,让儿童在体验自然、感受自然、爱自然中最终发展出在自然中的“归家”感。由此,我们看出在自然教育中更应该重视儿童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

  自然教育中成人掌控过多现有的自然教育往往以成人为中心,使得自然教育反而成为对孩子的另一种形式的隐匿的规训。以成人为中心的自然教育往往存在以下误区:

  1.自然教育很容易演变成知识教育。成人往往会以自己的知识“告诉”孩子有关自然的信息。自然知识只是人类探索的结果,动植物名称也仅仅是人为的符号而已,而对大自然中所潜隐的神秘之道,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神秘的、融合性的体验与感受,比任何的“知识”与“符号”都更具生命意义。

  2.自然教育可能成为浮光掠影的“看风景”。一般而言,成人对自然的关注更多是一种感官的享受——“看”。为了更“多、快、好、省”地“看”,匆忙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这种匆忙与粗鄙的自然教育破坏了孩子与自然之间的联结,甚至是有意无意间破坏了孩子探究的胚芽。

  3.成人的控制趋于狭隘化与功利化。成人掌控下的自然教育,很可能走向狭隘化和功利化,甚至许多成人仅将其简单视为种植花草或领养宠物。就像蒙台梭利所批判的,“大自然逐渐被我们的概念窄化成种些小花草,豢养这些我们赖以为食、为工具或为防御的家禽或家畜。”

  与成人相比,作为自然之子的儿童与自然有着更为深层的联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思考:在自然教育中,不是“有知”的我们带孩子,而是“无知”的孩子带我们,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图片儿童是自然教育的中心跟随儿童的脚步,我们便能缓慢感受与自然的关系。他们没有成人的“钟表时间”意识,不是听从于“脑”而是听从于心,听从内在流动的时间节奏。每到一个地方,孩子不是匆忙“看”风景,而是在这个地方细细地观察、慢悠悠地探索。一只爬行的蚯蚓,或是一个蚂蚁窝、一朵花、一棵被人忽视的草,都可能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就拿一只蚂蚁来说,我们匆匆看风景时根本不会觉察到它的存在,可是当我们慢下来静下心,与孩子一起感受这只蚂蚁,便会同他们一样有很多有趣的问题:这只蚂蚁从哪来的呢?要去哪儿呢?它是怎么爬的呢?它的家在哪儿呢?它的父母呢?它吃什么呢?

  在种种追问和探索中,我们便与这只蚂蚁有了更深的联系。女儿带我一起漫步就是这样,她会关注到很多我不曾留意的微小的事物。有一次她看到一只蚯蚓,接着又寻找到了不远处蚯蚓的家,便很开心地问我:妈妈,蚯蚓是怎么建造的家呀?它的家怎么没有门呀?我当时不禁哑然: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无用”的问题呢!正是有了孩子的带领,置身于他们的时间节奏中,我们才能同他们一道感受到看似“无用”却极有趣的生命存在。

  孩子带领我们去感受自然,我们便会在自然中用心“感受”生命的另一种美丽。由于孩子与自然之间没有知识的阻隔,他们对自然更多的是生命深处天然的“感受”。当我们与孩子一起慢下来,静静地在自然中探索,便会惊讶于那叫做“花”或是“树”的存在,我们其实对它们一无所知。当我们知道一种花叫做玉兰花,我们就以为真的认识了玉兰花,事实并非如此。有的孩子看到玉兰花时便问:玉兰花为什么先开花后长叶子呢?是的,为什么呢?成人只能哑然。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