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注意力缺损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7年07月19日 00:09:10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力属于五大基本智力因素,并且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这四个智力因素的前体。注意力是正常发育的大脑的基本功能,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存在注意力障碍,但是注意力不能持久却是许多小学生的通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总是拖拖拉拉,毛毛躁躁,极少看见他特别有耐心的把一件事情做完。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儿童是由于脑神经递质运输方面出现了异常,大脑皮层产生不了应有的兴奋。为了维持必要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他们需要借助于一些无关的活动(分心、小动作)来控制自己。专业理论称之为注意力缺损,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注意力有缺损的孩子的特征:

  1. 上课坐不住,易走神,爱说话,小动作多;2.写作业拖拉,抄作业抄错题目,做题抄错答案,读书定不下心;3.懒的用脑,做过的题目不记,复杂的事情往往选择逃避;4.跟他讲话爱答不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5.做事情刚开始兴致勃勃,不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了;6.健忘、丢三落四、心不在焉;7.情绪容易冲动、控制能力较差;8.心理或行为比较幼稚,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出现上述症状的孩子往往伴随着学习成绩低下,因此容易被同学嘲笑、老师批评,家长指责,久而久之,表现出低自尊、缺乏自信等现象,慢慢的孩子对这种状况习以为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困难会越来越多,这类孩子厌学的几率将大大高于同龄孩子。所以,及早发现孩子的注意力缺损症状,找到孩子注意力缺损的原因,对症下药,利用小学阶段的关键训练期,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训练,可以大大改善孩子的注意力缺损。

  二、导致注意力缺损的原因1.生理因素小学生年龄小,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功能日益完善,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2.饮食因素某些含有刺激成分的食品或者饮料,长期食用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兴奋性影响,使其常常处于亢奋状态。

  3.环境影响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典故,孩子长期处于喧闹的环境中,便会不自觉的被形形色色的外部事物吸引走了注意力,久而久之,便会习惯性分散注意力于各种小事,难以集中精神。

  4.家长教育方式有注意力缺损症状的孩子容易受家长的指责,过多批评往往令这些孩子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有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反而破罐破摔,愈演愈烈。

  三、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有四方面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注意力缺损的孩子这四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因人而异。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尽早察知,对症下药,给予正确的训练和引导,假以时日,孩子注意力的不足就会得到很大改善。

  1.训练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人们在一瞬间内能清楚地觉察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研究表明,在一秒钟内,一般人可以注意到4-8个相互间有联系或没有联系的事物,注意对象的数量超过9以后,人们往往难以清楚地把握。

  利用孩子的图形卡片等做练习道具,先给孩子看三到四个图形,然后将其混入一堆图形中让其找出刚刚看过的。类似这样的训练,随着孩子成功率的提高,加大训练难度,孩子注意力就会渐渐提高。

  2.训练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能够将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对孩子来说就是听课质量,和写作业的耐心,也就是说要训练其眼睛,耳朵和思维结合的能力,即感官训练。

  让孩子盯住秒针或者闭上眼睛听秒针,并且跟随着秒针心里默数,刚开始可能数个三五分钟,待孩子渐渐适应后增加时间到十分钟或十五分钟,以后每天保持练习。

  3.训练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注意力由一种事物转移到另一种事物上。注意的转移能力对孩子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例如,孩子每天都要上数节内容完全不同的课,他是否能做到上一堂课结束后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堂课程的内容。

  给孩子出两道题,第一题,写两个数,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把和的个位数写在右边的上方,而把左边上面的那个数移到下面,依次类推,培养孩子在两种不同的关注对象间转换注意的能力。

  4.训练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即人在进行一项活动时能够同时将注意力分配给其他活动,如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注意力的分配能力对不少成年人都是不小的挑战,对注意力缺陷的儿童更是困难,只有先做好上述三方面注意力训练再进行注意力分配训练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对注意力有缺损的孩子的教育培养中,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要盲目指责孩子,要通过正确的治疗,引导和逐步的训练使孩子摆脱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状态。使孩子注意力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对孩子有耐心,常鼓励,最好是跟着孩子一起训练。通过不懈的努力,孩子最终会取得进步。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