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的组织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智力、能力的发展和人格魅力的培养等方面。课堂教学过程大致范围分为几个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开始部分。
首先是组织幼儿迅速的安静的作到座位上去,集中注意力,然后向幼儿说明本节课的题目、内容、目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开头部分不宜过长,几分钟即可,交代要明确具体。
2.基本要求这是一堂课的主要部分。
此时课堂上一定要有轻松愉快的气氛,以便利于幼儿的思考。但不必禁止幼儿与邻座的低声交谈,因为此时正幼儿积极思考,交换意见的时机。但如果幼儿谈与教学无关的话,教师要亲切得加以制止。如果发现有的幼儿迟迟不开始活动,则可以给与必要的提示,启发他的思维,但不要影响其他幼儿注意力。教师在辅导中要着眼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目德行,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教师在辅导时要注意:
(1)要抱着对幼儿作品欣赏与爱护的感情与态度。
(2)对幼儿的赞许与纠正要态度鲜明,但不能偏颇,尤其是对于表现水平较低的孩子的作品要亲切,耐心的指点。
(3)不要急于进行具体帮助,要特别注意防止幼儿养成依赖性。要想办法启发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3.结束部分在下课以前3-4分钟时,教师要检查全班活动的进展情况,督促动作慢的幼儿赶紧完成任务,要做到结束工作时,动作一致,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纪律性。收集幼儿的作品,要求幼儿把经过老师检查的作品和使用过的工具,收拾好放到指定的地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根据《纲要》的要求,在总结全班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个别幼儿的缺点,并选择有进步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还可以让幼儿互相评议,使幼儿看到同伴作品的优缺点,以用来培养幼儿彼此关心和爱护同伴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评议也可以在户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