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走动将来腰背痛?
民间有种说法,认为“坐月子”要整天卧床休息,即使下来走动也要减少,尤其不能多用力,否则容易受损,将来腰背痛、腿脚病跑不了。
事实上,的确有许多新妈妈在做完月子后,从此开始经常腰痛。于是她们也加入劝说队伍,告诉后面的新妈妈:“就是我不听话,经常下床跑动,现在才腰痛。”
权威解释:不肯动小心得血栓
“不动当然不行,曾经有个产妇,整个月子都没怎么动弹,结果到后来,走路总是拖脚,没力气把脚抬高,年纪轻轻步态就和老人差不多。而她还算运气,如果真是血脂高、血粘稠度高的人,更容易出现血栓。虽然产妇因为血栓引发意外的不多,但是久病卧床的病人中却经常有因为老不动、导致下肢血栓,最后发生猝死的病例,不能不防。”
吴江平介绍,产妇在经历了分娩这一过程后,体力消耗很大,身体虚弱,感到很疲劳,因此要注意休息。
但休息不等于完全不动。一个健康的产妇(包括做了小的手术如侧切等),在产后24小时即可下床在室内活动,早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还可促进大小便通畅;此外,还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促进盆底肌肉、筋膜紧张度的恢复等。不过,此时的活动还以轻微的康复活动为主,不要直接参与体力劳动。要知道活动和劳动是两码事,我们不要把产妇变病人,但也别把产妇当超人。
还有不少产妇感觉经常腰背疼、手肘疼或手腕疼,这其实和产后活动无关,往往是不活动才导致的。因为产后婴儿边吸奶边睡,喂奶时间长,妈妈维持坐姿太久;许多婴儿有日夜颠倒的状况,晚上哭闹不休,甚至要父母亲一整夜抱着走来走去,所以导致新妈妈各处疼痛。要避免这些情况,妈妈抱孩子要注意姿势,腰背要有依靠的地方,多换姿势,不要一个姿势维持太久。
狂吃母鸡导致不下奶
“我是为了多下奶才吃老母鸡的,妈妈说这是多少年下来的老经验,为什么到最后医生却说我不下奶就是因为母鸡吃多了?”张小姐非常想不通。
张小姐的宝宝刚出生1个月,因为家在南京,张小姐的月子得到了母亲的全心照顾,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毫不为过。为了给她补充营养,张妈妈每天给女儿煲汤,以老母鸡汤为主,其间换点其他汤来改口味。结果一个月子坐下来,张小姐吃了近20只老母鸡,人也养胖了一圈。
可是新的麻烦来了。本来张小姐的奶水不算少,可是到月子中期,她却觉得自己奶“下”得少了,于是更加多喝汤,没想到越喝越少,到月子尾声,奶水更是难下,只好给宝宝喝奶粉。
她为此咨询医生,可医生一句话堵了她:“谁说坐月子该吃老母鸡,应该吃公鸡!就是你这么狂吃老母鸡才不下奶的。”
坐月子能不能吃鸡?吃母鸡还是吃公鸡?张小姐彻底糊涂了。
附件:坐月子的基本原则
1.慎寒温
室内温度约25~26℃,湿度约50%~60%,穿着长袖、长裤、袜子,避免着凉、感冒,或者使关节受到风、寒、湿的入侵。但也别捂得过多,以免过热甚至中暑。
2.适劳逸
适度的劳动与休息,对于恶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产后初始,产妇觉得虚弱、头晕、乏力时,必须多卧床休息,起床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等体力逐渐恢复就可以将时间稍稍拉长些,时间还是以1小时至2小时为限。建议每次时间不要长,但保证次数。
3.勤清洁
头发、身体要经常清洗,以保持清洁,避免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炎。
4调饮食
首先是均衡,然后根据个人体质、恶露情况、哺乳情况、疾病问题来进行调整。
不同体质的产妇坐月子原则
1.寒性体质
特性
面色苍白,怕冷或四肢冰冷,口淡不渴,大便稀软,频尿量多色淡,痰涎清,涕清稀,舌苔白,易感冒。
-适用食物
应吃较为温补的食物,如麻油鸡、烧酒鸡、四物汤、四物鸡或十全大补汤等,原则上不能太油,以免腹泻。
-忌食
寒凉蔬果,如西瓜、木瓜、葡萄柚、柚子、梨子、杨桃、橘子、蕃茄、香瓜、哈密瓜等。
-宜食
荔枝、龙眼、苹果、草莓、樱桃、葡萄。
2.热性体质
特性
面红目赤,怕热,四肢或手足心热,口干或口苦,大便干硬或便秘,痰涕黄稠,尿量少色黄赤味臭,舌苔黄或干,舌质红赤,易口破,皮肤易长痘疮或痔疮等症。
-适用食物
宜用食物来滋补,例如山药鸡、黑糯米、鱼汤、排骨汤等,蔬菜类可选丝瓜、冬瓜、莲藕等较为降火,或吃青菜豆腐汤,以降低火气。腰酸的人用炒杜仲五钱煮猪腰汤即可,不会上火。
-不宜多吃
荔枝、龙眼、苹果。
-少量吃些
柳橙、草莓、樱桃、葡萄。
3.中性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