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家长做出怎么样的回应,比较合适?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23年03月09日 15:14:42 

  小婴儿时期,还是软软糯糯的小可爱。可过了周岁,不知哪天起,孩子竟然会打人了,而且喜欢挑TA最亲近的人,比如打妈妈,打奶奶,打姥姥,伸手就拍。有的还抓人,把大人抓出一堆血道道。

  偶尔发生一次,可以认为是某一天突然情绪失控作出的反常动作。但如果经常发生,那还是要引起注意,别总觉得孩子小,被打一下就打一下了,以后长大就不打了。其实并不是,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从小就应该合理引导和规范。

  每次被孩子打了,大人假如只是躲避,然后继续允许孩子下次再打人,不对。

  那每次被孩子打了,直接打回去,是不是就可以?

  答案自然是不可以的。

  那孩子打人这样的攻击性行为,大人做出怎么样的回应,比较合适?今天分享一下。

  当孩子打妈妈,打奶奶,打姥姥,打…….

孩子打人,家长做出怎么样的回应,比较合适?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1. 尽量保持平静

  情绪管理总归还得是第一步。

  不少家长说,火大了,没忍住就揍了孩子一顿,之后就又很后悔。是的,很多时候,冲动是魔鬼,我们会在冲动的时候做一些会令自己后悔的事。另外,孩子如果是情绪激动的时候打人,我们也跟着情绪激动,那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崩溃或烦躁。

  所以,被孩子打了,第一反应可能很生气,但是也尽量先忍住冲孩子发脾气,尽量保持平和。

  实在不行,先就让自己找个角落独自冷静1-2分钟。

  2. 了解孩子的诉求

  让孩子知道,我们明白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诉求是什么。比如可以这样说:

  “我知道你想玩水,但是你不能把水放在杯子里,然后到处撒到地板上。”

  “我知道你又困又饿,但你还想在公园里再玩会,但是你不可以打妈妈,你打妈妈,妈妈会很疼。”

  3. 使用肢体语言

  幼儿时期,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可能也有限,或者仅仅通过语言上的说教,不足以让孩子停止不合理行为。

  所以,我们不要吼孩子,但是可以一边用严肃的语气跟孩子说,“停“、”不可以“,一边也用肢体语言比划不可以,或者停止的动作。

  比如,一边说不可以打妈妈,一边握住孩子的手,把手放回到两侧,而不是伸出去打人。

  一般来讲,家长需要通过语言教育加肢体语言强化的方式反复多次之后,孩子最后才有可能通过听懂家长的口头提醒就能明白家长的要求。

  4. 教孩子用其他方式表达诉求或情绪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跟孩子说不可以,简单用手组织孩子打人,却没有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诉求或情绪,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或者其他让人觉得“跟你对着干”的行为仍然可能继续。

  所以,比如我们可以试试这样:

  如果孩子总喜欢拿着杯子洒水,洒得满地板都是,我们可以试试带孩子到浴缸里玩水。

  如果孩子一生气就扔东西,砸人、拿东西砸人打人,可以试试设置一个投掷的小游戏,比如孩子可以有一个软的小球,然后可以扔出去投篮,或者投纸箱子里等。

  如果孩子的情绪上十分愤怒,那可以让孩子弹跳运动一下,或者让孩子打一下沙发,撕纸片,画一幅乱涂乱画的画,以及其他你认为孩子可以做,同时又能发泄愤怒情绪的方式,总之不允许通过打妈妈,打奶奶等攻击性行为来表达情绪。

  5. 引开注意力、岔开话题

  这个情况小婴儿时期可能大家听过,比如哄睡时,宝宝哭得天昏地暗的,自己都苦懵了,这时候出现一个高音调的声音或者音乐吸引一下宝宝注意力,宝宝可能就慢慢忘记了哭,慢慢平复下来。

  到了周岁后,其实引开注意力的方法也仍然可以尝试。当孩子特别生气,像发了狂一样了,打人抓人,尖叫怒吼,这时可以试试岔开话题,比如:

  孩子大哭大闹、攻击人的时候,我们可以突然跟另外一个孩子或者大人说,看看谁在发脾气啊,我们要不要叫发脾气的那个小朋友一起来玩个游戏啊;或者在孩子发怒很生气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总之,孩子发脾气,觉得是出于爆发状态,与家长“打架”的时候,我们突然说一个新话题,或者作出孩子意料之外的回应,也许可以帮助缓解“斗争”。

  6. 让孩子独自静一静

  对于部分孩子来讲,让他们独自在安静、安全的地方待一会,可能会更快平静下来。

  这与惩罚孩子,把孩子一个人关起来不太一样。相反,这个过程是让孩子慢慢学会自我安抚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而这也是孩子们重要的生命技能。

  平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布置一个温馨的小角落。比如和孩子一起搭个小窝,放一些简单的小玩具,或者孩子喜欢的小物件。等到孩子情绪激动,出现打人等攻击性行为时,孩子可以自己来这个独特的小角落,自己静一静。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小角落要让孩子与大人一起来设计和布置,这样孩子可能更有参与感,也更有可能愿意用这个小角落来平静。

  假如有一次,孩子真的通过利用这个小角落,慢慢让自己平复了情绪,记得具体而真诚地表扬孩子。

  养娃过程,有很多“小事”,看着不起眼,但一旦发生,可能会非常消耗体力和情绪。

胎教音乐
  • 家庭教育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