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添加辅食的8个问题,这篇文可以帮你排忧解难~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22年08月10日 10:24:01 

  为宝宝添加辅食是给日渐长大的宝宝补充营养的必要途径,也是宝宝向正常饮食过渡的重要过程。家长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还要保证辅食的营养均衡,完善,这对保证宝宝健康成长很重要。

  家长们咨询最多的宝宝添加辅食的8个问题,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希望可以为你排忧解难。

  问题一:宝宝第一口辅食有什么标准?

  答:首次给宝宝添加辅食,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作为宝宝的“第一口”。其实,选择标准很简单:强化铁且不过敏。

  专家建议,首选婴儿营养米粉。婴儿米粉是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均衡营养食品,其营养价值远超蛋黄、蔬菜泥、水果泥等营养相对单一的食物。

  米粉中所含有的营养素是这个年龄发育所必需的,而且营养米粉的味道接近于母乳和配方奶,更容易被宝宝接受且不易过敏。

  问题二:宝宝添加了辅食就不爱吃奶了?

  答:对于宝宝来说,第一次接触辅食,是味蕾的一次新尝试,好奇又新鲜。有的宝宝在添加辅食后不爱吃奶,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添加辅食的时间不是很恰当,或能过早或过晚,如早于4个月,晚于8个月;

  添加辅食不合理。辅食口味调得比奶浓,如冲米粉有配方粉冲调或加糖等,使宝宝不再对淡而无味的奶感兴趣了。

  添加辅食的量太大,宝宝过饱吃不下奶了。

  针对这些情况,家长要以适当的月龄添加辅食,根据宝宝的情况,选择在4~6个月间给宝宝添加辅食。刚开始添加米粉不要调得太稠,要稍微稀一些,每次喂的量要少。

  如果宝宝不喜欢吃,不要勉强,让他吃饱奶和配方奶就好了。另外,也可以先喂奶再喂辅食,在宝宝睡前或刚睡醒迷迷糊糊时喂奶。

宝宝添加辅食的8个问题,这篇文可以帮你排忧解难~

  问题三:宝宝吃了辅食拉绿便,是因为吃了青菜吗?

  答:如果宝宝的辅食中含有绿叶蔬菜,且不能被宝宝完全吸收,便便就会变成绿色。这时可以适当减少辅食量,把绿叶蔬菜弄得更碎、更烂,让宝宝充分消化吸收。当宝宝腹部受凉时,肠胃蠕动加快,宝宝也会排出绿色便便。

  另外,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会排出绿便。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酸性,大便中的胆红素容易被细菌氧化变为绿色。

  问题四:宝宝吃了辅食后,体重增长缓慢

  答:身高、体重增长是衡量宝宝喂养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标准。宝宝添加了辅食后,体重增长缓慢一般有三方面的原因: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慢性疾病的异常消耗。

  针对这些情况,家长要牢记:宝宝一岁半以内,还是应该以奶为主食。同时,宝宝辅食中首先要考虑宏量营养素的摄入平衡,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如果宝宝经常进食不足或者单一添加一种辅食,很容易导致生长发育缓慢。

  问题五:宝宝每天、每顿应该吃多少辅食?

  答:每个宝宝都是独一的个体,胃口大小不同,不同统一标准。一般来说,刚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一天一次就可以了。在宝宝一岁前,每天吃2次辅食就比较合理。

  另外,宝宝是知道饿饱的,每天接受辅食的量并不固定,爸爸妈妈要尊重宝宝的意愿,如果宝宝不愿意吃也不要强制。

  家长遵守这个原则:只要宝宝能够慢慢接受母乳、配方奶之外的食物,并能健康地成长,添加辅食的目的就达到了,不要刻意追求多少辅食的分量。

  问题六:宝宝多大可以吃蛋黄,怎么吃才合理?

  答:以前,家长都是选择先给宝宝添加蛋黄的。根据现在新的喂养方法,在宝宝满8个月时添加蛋黄比较合适,而脾胃弱,消化差,有过敏史的宝宝要满10个月后再吃蛋黄。

  添加原则:1/8个——1/4个——1/2个——1个,遵循由少到多尝试的原则。

  蛋黄比较干,宝宝直接吃容易被呛到,我的经验建议将蛋黄用温开水搅拌一下,调成均匀的蛋黄泥再喂给宝宝吃。

  另外,因为宝宝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过多地吃鸡蛋,会增加宝宝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建议一岁内最好只喂蛋黄,每天不超过一个。

宝宝添加辅食的8个问题,这篇文可以帮你排忧解难~

  问题七:宝宝多大可以吃软米饭?

  答:满10个月的宝宝可以开始吃软米饭了。做软米饭时建议,米、水比例在1:3,硬度做出来介于稠粥和米饭之间。

  另外,做软米饭时,可以在快煮熟时,加些碎菜、碎肉煮一煮,这样,米饭的香味混合着蔬菜、肉的香味,宝宝更开胃,爱吃。

  问题八:宝宝要怎么吃盐才安全?

  答:宝宝一岁前,辅食不用添加盐,因为食物中自带的盐分已经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1岁以后,宝宝的辅食可以少量加盐,既改善辅食的口味,也对健康有益。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为宝宝做饭菜时,一定要控制好盐分,味道一定要清淡。如果宝宝从婴幼儿期摄入太多的盐分,不但会养成重口味的不良习惯,而且成年后容易患高血压风险,所以一定要注意。

胎教音乐
  • 幼儿饮食营养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