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儿童成因分析(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1月26日 12:45:01 

远低于正常水平,大脑就不能保持正常的活跃水平,导致学业不良、多动症等。

  低血糖会危及儿童大脑的发展、尤其是出生后的头两年内。低血糖情况发生得越早,越频繁,大脑受损伤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不及时解决,大脑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损害,常常导致智力落后、动作发展迟滞,以及大脑重量减少等。其易发人群包括双生子、低重新生儿、母亲患有肾功能失调、母亲在妊娠期间患糖尿病以及营养不良等。

  5.其他因素研究发现,几乎一半以上的多动症儿童血中含铅量较高。工业社会的环境污染,汽油燃烧时,其中的铅会被排放入空气中,易被儿童吸入体内;用含铅的塑料玩具、餐具,带油漆的家具等,都会使儿童体内铅蓄量过大。

  另外,各种食品添加剂如调味剂、人工色素、防腐剂、膨化剂、香精、咖啡因等对儿童的中枢神经活动也会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有更多的机会食用饮料、糖果、冰激凌、香肠、罐头食品、休闲食品。

  儿童饮食失调也会影响其中枢神经的正常发育:高蛋白、高脂肪、糖的摄入量过多;维生素缺乏;水扬酸摄入量过多等。

  各种生物化学环境对儿童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如:滥用涂改液、滥用荧光灯、新型高层建筑中的射线污染、电磁微波"烟雾"作用等。

  6.先天或后天生理的残疾因妊娠中毒与过敏、出生缺陷、剖腹产综合症、难产缺氧、各种身体损伤、代谢障碍、疾病感染、中毒等因素而导致的各种先天或后天残疾,一方面可能影响或限制个体的正常活动或交往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残疾而感受较多的挫折,造成心理和行为的偏离。

  二、 父母及家庭因素1.不和睦的家庭因素强调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使得许多家庭的夫妻关系陷入困境,而其中直接的受害人之一就是孩子。孩子整日看到父母的谩骂和争吵,父母缺乏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父母不和,视儿童为出气筒进行辱骂或殴打,亲子关系不正常,情感上被忽略或对立,导致孩子情绪波动大,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和恐惧,容易产生敌意,缺乏同情心,嫉妒、残忍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不愿接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富于攻击性。

  孩子从小就缺少温暖和爱,或者得到的是畸形的爱,其心情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情景中,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不但可能患有与饮食、睡眠、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疾病,还可能对自己失去调节控制的能力,患有精神疾病或人格上的缺陷。

  2.过度保护过度保护的孩子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襁褓延长",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则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形成儿童退缩行为,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

  3.家庭结构简单化随着新一轮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父母,另筑巢穴组成"核心家庭",加之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家庭结构越来越简单化,家庭中参与儿童教育的人数减少,孩子缺少兄弟姐妹交往,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孩子易孤独。

  4.家庭生活电视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每个父母都很繁忙,父母自己带的孩子的越来越少、父母陪孩子玩的时间越来越少,电视成了孩子理所当然的伙伴。孩子看电视无须交流,这样会带来一些言语问题、交往问题;电视内容的不可控性,会使孩子通过模仿出现诸多问题等。

  5.父母教育导向问题独生子女对父母而言所下的赌注太大,市民社会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龙"现象对孩子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父母期望过高、对孩子过早教育、过度教育、过度管教等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自然特点的做法会形成儿童焦虑症、多动症、反抗与冷漠、早熟等现象。

  • 不良矫正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