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0;妈妈,你看我搭的是什么?”“我搭的好不好?”
3.按要求串珠,培养孩子按图操作的能力,使他对工作程序有一定的了解。
4.多做画画、涂色、走迷宫的训练。在用笔的过程中,鼓励孩子表达他做了什么,也要注意想象力的训练。一开始教简单的,如小白兔要回家,有两条路,一条有狼,问孩子为什么不能走那条路,同时走迷宫时注意用笔时线条不能碰上边缘。
六、理解认知
理解部分非常重要,理解力训练离不开下面几部分,应该以玩为主,在玩的过程中去学,我们要帮助他建立这样一种能力:让他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悟出很多道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我们在跟孩子玩的时候,要有目的地去做,如孩子不理解快慢,我们在开汽车的过程中反复讲述快慢的意思,让他从中体会。
首先要发展概念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训练配对能力、分类能力、理解先后次序的能力、 概念的理解能力。
1.扩大认知面。这项训练不单在课桌上教,而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做,如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孩子观察、模仿,通过书本和日常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同一种事物。
2.配对。有差异实物配对--相片和实物--图画与实物。
3.简单的分类。对一样、不一样的理解。
4.对日常用品按用途分类。一定要按孩子的能力来做,不要做的太难。在一堆卡片中找出吃的和玩得,一堆玩具中找出交通工具和积木。随年龄的增长和认知面的扩大,分类的难度要加大。
5.常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里外等,在发指令是就要经常用,如要求他先做什么、后干什么,可转换角色,由他发指令。
6.数概念的训练。按自然数数数--倒数数--按任意起止数数数(如2-8),发展5以内数的概念,点数能力和按数取物的能力,帮助孩子理解总数与量的关系。
7.概念的理解能力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个目标是需要分解的,从简单的、常用的入手。象纸制品、木制品、铁制品等比较容易认识,先灌输这样的属性概念,慢慢才教他分类。
七、表达
1.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立即满足孩子的需求,要求他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使用带上称为的完整句子,同时在任何时候不要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给他选择的机会也就给了他多表达的机会。
2.陈述句简单句型的训练。要求掌握“我会--”“我爱--”“--在天上”“用什么干什么”“什么象什么”“什么比什么”
3.感叹句。在生活中家长要多用夸张的语气和孩子说话,结合情景较孩子学感叹句。要求掌握“什么怎么样?”“什么干得怎么样”“谁真怎么样”“--太--”“--可--”。
4.疑问句。平时我们要多问,如“你想吃吗?”“你想玩吗?”“你想要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哪里有什么?”。孩子会回答疑问句还远远不够,关键要孩子能掌握和运用,所以角色的互换很重要,让孩子来扮演家长或老师,不光训练了孩子的语言,也训练了孩子玩假想游戏。
5.祈使句。这是社交能力的一部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