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孤独症儿童父母与老师的配合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1月26日 12:42:42 


  五月,令人头痛啊!

  每年五月份鉴定安置时刻,对即将步入小学阶段的星儿父母不免在心里上会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尤其是对于没有任何“背景”,无法“走关系”的家长压力感一定很重吧!回想自己三年前也是如此夜不成眠,烧香拜佛外加诚心祷告,祈求上天能眷顾我的孩子,抽到上上签觅得良师,当然结果总是错过我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只是这几年下来,我发觉自己越来越沉稳,得失心不再那么重,除了自己和孩子都在成长中外,当中有几个重要因素。

  在这样的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其中之一,就是我会常反问自己:“在这样的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答案,我想每个人都不一样,可是也不难理清,找个时间沉淀自己,想想有一天自己卧病在床再也照顾不了这个孩子,那时候你最担忧的是什么?是语文才考50分?还是英文单字都背不起来?……或者是过马路会不会看红绿灯、了解车子的速度和自己的步行速度吗?知道如何打理自己的仪表和卫生吗?我并非否定认知的重要,只是在我忍不住催促孩子快点长大时,或是当孩子无法符合所谓社会标准时,这样的声音便会在我心中出现,提醒我不断的反思。我想在教育我们这样学习速度比别人慢的孩子时,掌握轻重缓急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想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长和老师沟通”。如果彼此能在互信的基础下互相换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成长及进步速度都有促进的效果。

  融合教育是什么?

  在分享家长和老师合作前,我想必须先澄清一下“融合教育”,这是欧美、日本先进国家的趋势,我们也是这么提倡的,只是在执行面上我们所看到的却是比较偏“回归主流”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要求我们的孩子配合着普通生的学习内容与评估方式。

  其实,融合教育除了提供一个最自然的社会情境让我们孩子与正常孩子共同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必需透过家长、普通班老师和特教老师共同研拟出一套适合孩子的个别发展计划( IEP ),它可以是认知的,也可以是情意或是动作技能的。这个部份必需有赖家长和老师密切沟通与执行,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目标。但是,我们在教育现场看到的是孩子们辛苦的配合着学校的作业量与齐一的标准,这或许对高智商或是父母比较能提供资源的孩子身上多少可以应付,但是我相信大部份父母和孩子却是受挫折的,尤其是到中年级开始分科,需要更多抽象理解的能力时,这些学习的挫败所造成学习成就低落,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动机,课堂上的行为问题也会跟着增加,如果再加上老师、同侪的排挤,我想为人父母的担忧、心痛是可想而知。

  过与不及间的平衡

  当然,也有老师把我们孩子所有的不适应或不恰当行为,全部以“他是特殊生”、“他有病”来合理化解释,在老师的保护伞、同学的忍让下安然生活。我想,过与不及对我们孩子都不是件好事,但期待水准该拿捏到何种程度,我还是认为家长和老师要充分互换想法,例如:每个人对“包容”和“接纳”的定义都不相同,这时候我会和老师谈自己的观点,我告诉老师我不会放弃对孩子弱势的努力,我对他的要求是不间断的,只是我的“心”却是愿意等待、不急着去评价他。譬如:孩子的班规是“在离开教室上科任

  • 不良矫正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