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像孩子那样生活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5日 09:49:23 


  每位父母都来自儿童世界,都有自己的童年生活。然而,今天的生活充塞了父母的头脑,使父母在心理上保存的儿童天地越来越窄小,结果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来自儿童世界的人,越来越不理解孩子。童年熟悉的一切,今天却变得生疏起来。新的世界、新的思想、新的情趣、新的生活习惯、新的社交需求等,代替了童年时期的一切。父母们自然地脱离了儿童世界,也就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

  其实,儿童世界像成人世界一样,宽广、博大,父母要理解儿童世界,就必须走进儿童世界,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

  孩子如何认识自己

  人终生都在不断地认识自己,童年期是人认识自己的第一个大的阶段,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其间,入学前的孩子更是处在这一成熟过程的初始阶段。

  初生的乳儿还不认识自己,在0~3岁这3年的过程中,他从认识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力量、自己操纵和摆弄客观事物的能力认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并且,在同父母、他人的交往中,逐步认识到自己不仅有吃、喝、拉、撒、睡的需要,还有同他人交往、玩耍的需要,希望他人关怀、爱护的需要等社会性的需求。同时,在交往中他还会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评价,从自己的行为表现中逐渐明白自己是“乖”,还是“不乖”;“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

  在这一基础上,3~6岁的孩子开始逐步对自己有了更多、更复杂的认识。这些认识在游戏中和在现实中有极大的不同。

  在游戏中,特别是有情节、角色的游戏中,孩子幻想自己成为最完美的人。比如,扮演一位医生,他会认为自己的医术最高明,可以治好一切病人,并表现出极好的医德,同情、爱护病人,对病人十分体贴。扮演解放军战士,他会表现得最勇敢,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打败一切敌人。如果他是个空军飞行员,那么他的飞机一定是飞得最高、最快而且是最厉害的,可以战胜一切敌人的飞机、军舰、坦克。……总之,他表现得自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这种幻想的自我认识和表现,在角色游戏中随处可见,应该得到老师和父母的鼓励,因为它虽不成熟,但却是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美好、成熟的心理倾向。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表现则是很不成熟的。主要表现在:

  片面性 孩子在观察和评价别人时,常常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而且注意的是别人的某些缺点;在评价自己时,常常也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但却倾向于强调自己的优点。

  表面性 孩子观察、评价自己或他人,往往只注意外部行为,并以此为准评价优劣。

  依赖性 孩子的评价常常受成人(特别是父母和老师)评价的影响。

  易变性 由于孩子认识和评价的片面性和依赖性,促成了他评价的易变性。由于缺乏稳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孩子的评价易受成人暗示的影响。由于片面,则出现看到他人这一点则认为好,看到另一点又认为不好的情况。

  孩子的这些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的引导下,会有一定的改变,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可能有比较大的变化。比

  • 亲子互动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