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感统失调问题,11个感统游戏(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06月15日 11:20:40 

  跳格子游戏对于孩子的空间概念及本体觉刺激都有很大帮助。在跳跃的过程中,还涉及孩子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控制和协调,平衡肌张力。

  三、视觉感统失调

  表现:无法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喜欢看风扇或转动的东西,看手发呆或斜眼看东西。

  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视觉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视觉感统失调的训练方法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训练内容:

  1、丢接球(1岁~3岁起)

  孩子一岁时,可将直径约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并鼓励孩子主动伸手拿球;待孩子两岁后,就可以玩进阶游戏,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后与孩子间隔约二公尺,分别坐于地上,用滚球的方式与孩子玩传球游戏。孩子三岁就可以完高阶游戏,将您与孩子的距离拉长至3~5公尺,并改以弹跳的方式传球。

  丢接球游戏可以改善孩子的手眼、双侧,及视觉追踪的协调性。对孩子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等认知方面的能力发展,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找不同(3~4岁起)

  有的孩子分辨不出相近字,“往”和“住”,“己”和“已”等。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相似的图片或文字,或者在网上搜索到专门的“找不同”材料,让孩子由简单到复杂进行识别,找出其中的不同点,趣味请较强。

  找不同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以及对细节的把握能力,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强度与覆盖广度。

  四、触觉感统失调

  表现:躲避接触或讨厌被触摸,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环境,咬指甲爱哭,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好动不安爱打架。

  触觉过度敏锐的孩子,通常反应较快,智商也较高,但由于情绪无法控制,情商方面的能力会很差,造成在家和在外判若两人,这些进而影响幼儿情绪和人格的健全发展,而如果触觉迟钝会造成孩子学习能力差。

  训练内容:

  1、地面探险(1岁~2岁起)

  仅需不同材质的拼装地毯,就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触觉刺激。玩法很简单,孩子一岁时,就可以在家里布置各式不同材质的地毯,让孩子在地毯上爬或走,或从事任何游戏,让宝贝接受不同材质的刺激。等到孩子两岁起,家长就可以做难度稍高的设计,将地毯高度任意变化,让孩子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从事各种游戏。

  地面探险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动作计划能力,可以锻炼孩子对不同情境的紧急处理,对孩子适应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魔法口袋(3个月~3岁起)

  找一个口袋,里面放3-5样玩具或水果等,让孩子摸一摸,问他摸到了什么,再让孩子拿出来,看看对不对。大一点的孩子家长提供指令要拿什么东西,让孩子按指令找出来。最后可以尝试否定指令,如:"把不能喝的东西拿出来","把不是蓝色的东西拿出来"等等加大难度。

  魔法口袋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识别能力,如对颜色的区分,功能的分类等。

  五、听觉感统失调

  表现: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无端尖叫或自言自语,常听到某种声音而发呆或特别害怕某种声音。

  孩子刚出生时,视觉和听觉“各司其职”,从小对孩子进行视觉和听觉的训练,有助于感觉之间的“接通”和发展。促进孩子听觉的音响玩具品种很多,如各种音乐盒、摇铃、拨浪鼓、各种形状的吹塑捏响玩具、能拉响的手风琴及各种发出声响的悬挂玩具等。

  训练内容:

  1、大自然的声音(6个月~4岁)

  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或者野外,让他接触大自然,聆听大自然丰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虫鸣、鸟叫、狮吼、虎啸等。父母也可购买或自己制作一些大自然声音的CD盘,放给孩子听,同时告诉孩子这些都是什么声音。也可以用嘴模仿出各种动物和自然界的声响,鼓励孩子模仿这些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亲近自然,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以及识别能力,增强注意力。

  2、听指令做动作(1~6岁)

  1-3岁的孩子可以做一步指令,如抬手、抬脚等。3-6岁的孩子可以听指令做相反动作,如一步指令:摸左耳朵,孩子动作要摸右耳朵,如二步指令:用右手捂住左眼,孩子的动作是用左手捂住右眼。

  听指令做动作可提升听觉注意力和听觉辨别能力,提高听觉和动知觉统合的统合能力,提升学习能力。

  • 感统失调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