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父母的心得与遗憾(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3日 10:46:56 

  作为医生,我知道孩子的适应力是很强的,即使在冬天,也没有必要穿得过暖、捂得过多。但这是理论上的,作为母亲,我并没做到。做月子时,我回到南方母亲家。当时,正是冬天,大人们都穿得很多,我和母亲(她也是儿科医生)生怕孩子冷,总给她包裹得很严实。这个习惯一旦养成了,以后想再给她减衣服,特别困难,稍微一减就生病。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遗憾。

  其实,孩子天生并不怕冷,是我们大人怕冷,我们觉得孩子也会冷。这就是习惯的力量,非常强大,甚至不因职业而改变。现在,冬天看病时,如果见到孩子穿得特别多(特别是从南方来的),被父母捂得严严实实,我总是会提醒他们别捂着孩子。

  从小开始“受冻”

  从出生起,我就坚持每天给他洗澡,穿衣也是“三分寒”。因为这些问题,还经常遭家里和邻居老人们的指责。

  记得儿子在幼儿园时,因为迟迟未穿毛裤而让老师“心寒”。但我始终认为,人体是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一旦自身有足够的调节能力,就不会因为气候的乍冷乍暖,或没有及时增减衣服而患病了。

  早教——

  假如心态更放松一点……

  每个孩子的气质特点都不一样,这就意味着父母所经历的抚育过程也不一样。有些孩子天生属于“抚育困难型”的,面对这种类型的孩子,妈妈的心情更容易低落,更容易紧张。我的孩子恰巧是这种类型的。因为从小体质不太好,我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让她多吃点、长得更胖一些、少生病这些事情上。

  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关注了孩子的这一点,便忽略那一点。

  其实,女儿是个爱动、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孩子。如果那段时间里,我的心态更平和一些,更放松一些,多将精力和关注点引向孩子的长处方面,比如,因为她的好动,让她多参与一些体育运动;因为她接受能力强,将她更多地引向外部环境,教她更多的东西,引发她的兴趣……那样会更有益,无论对孩子,还是父母。

  现在,女儿已经是个小学生了,喜欢轮滑、舞蹈,依旧活泼、好动。

  早教不必拘泥于形式

  儿子的好动和顽皮是出名的,幼儿园小班时只喜欢武刀弄枪,对看书和认数毫无兴趣,为此,我不知买了多少的玩具、卡片和书本,希望他能安静下来,但都收效甚微。

  一天,一盘“黑猫警长”的磁带居然让他安安静静地坐在录音机前迟迟不愿离开。这突然给了我启发,就用他感兴趣的磁带故事引导他看书。从此,看书和听故事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但对数字仍不理不睬。有段时间,儿子每天晚上要我讲“葫芦娃”的故事,我想:何不仿利用这本书让他学习数字呢?我一边讲“从前,有座七色巨峰”,一边拿着他的手,点着画面说:“来,我们数一下,1,2,3,4,5,6,7”……儿子对数学的兴趣就从“葫芦娃”开始。现在,数学是他最感兴趣,也是最擅长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